
船帆和篙子。比喻行船生涯。 清 俞蛟 《潮嘉風月記·麗景》:“生男專事篷篙,祇在 清溪 潮陽 五百裡内,往來載運物貨以受值。”
“篷篙”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篷篙(péng gāo) 字面指船上的帆(篷)和撐船的竹竿(篙),兩者均為行船工具。在引申義中,它常比喻行船生涯或水上勞作,例如清代文獻提到“生男專事篷篙”,即描述以航運為生的生活方式。
部分資料(如)提到其作為成語時可能引申為“志向高遠”,但此用法較罕見,主流解釋仍以“行船生涯”為主。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如需更詳細例證,可參考清代俞蛟《潮嘉風月記》等文獻。
篷篙是一個漢字詞語,多用于描述船籍的篷帆或船頭的篙杆。指的是用來挂帆和支撐帆船帆柱的船首部位,是帆船的重要組成部分。
篷篙的部首是⺡(糸),總計14個筆畫。
篷篙一詞的來源較為複雜,而其繁體字和簡體字形狀一緻,均為「篷篙」。
篷篙在古代的漢字寫法有所不同,其古代字形為「篷罟」或「篷睪」,意思相同,隻是字形不同。
1. 那艘漁船的篷篙被風吹斷了。
2. 船頭的篷篙直指藍天,引領船舶駛向遠方。
篷篙是一個獨立的漢字詞語,暫未發現常用的與之組成詞語的情況。
篷篙的近義詞包括「帆柱」、「帆杆」。
篷篙的反義詞為「船尾」。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