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形勢之便利。語出 漢 賈誼 《過秦論》:“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河山。” 明 劉基 《感時述事》詩之十:“遂令鲸與鯢,掉尾乘利便。”
(2).便利;便當。《晉書·謝玄傳》:“堰 呂梁 水,樹栅,立七埭為派,擁二岸之流,以利運漕,自此公私利便。” 唐 韓愈 《論變鹽法事宜狀》:“用此取濟,兩得利便。” 宋 範仲淹 《論複并縣劄子》:“今來減縣邑為鎮,實亦利便。” ********* 《民生主義》第三講:“這種水運是很利便的,如果加多近來的大輪船和電船,自然更加利便。”
(3).伶俐。 元 白樸 《梧桐雨》楔子:“我見其身軀肥矮,語言利便,有許多異相。”《水浒傳》第八一回:“原來這 李師師 是個風塵妓女,水性的人,見了 燕青 這表人物,能言快説,口舌利便,倒有心看上他。”《英烈傳》第二回:“ 賈魯 一向口舌利便。”
“利便”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lì biàn,其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解析:
形勢之便利
源自賈誼《過秦論》中的“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河山”,指利用有利的形勢或條件達成目的。
例句:明代劉基《感時述事》詩:“遂令鲸與鲵,掉尾乘利便。”
便利、便當
表示事物或行為方便、順利,如“交通利便”“設施利便”。
伶俐(較少用)
在部分語境中可引申為“機敏靈活”,但此用法較為罕見。
可通過漢典、愛問教育等來源進一步查閱詳細解析。
《利便》是一個漢語詞語,通常用來形容事物或條件方便、合適,能夠給人們帶來便利和方便的感覺。
《利便》的部首是刀(刂),筆畫數為11。
《利便》這個詞的來源較為簡單,是由“利”和“便”兩個漢字組成。在繁體字中,利便被寫作“利便”。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利便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然而,一般來說,利便仍然由“利”和“便”兩個單獨的字形組成。
這家酒店的位置非常利便,離火車站隻有幾分鐘的步行距離。
利便可以與其他詞彙組合成不同的詞語,例如:
與“利便”意思相近的詞彙有方便、便利等。反義詞可以是不便、不利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