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窪樽的意思、窪樽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窪樽的解釋

亦作“ 窪尊 ”。 唐 開元 中 李適之 登 岘山 ,見山上有石窦如酒尊,可注鬥酒,因建亭其上,名曰“窪樽”。 唐 顔真卿 《登岘山觀李左相石樽聯句》:“ 李公 登飲處,因石為窪樽。”後因稱形狀凹陷、可以盛酒的山石為“窪樽”。亦借指深杯。 唐 白居易 《雙石》詩:“窪樽酌未空,玉山穨已久。” 宋 蘇轼 《和<歸去來兮辭>》:“挹吾天醴,注之窪樽。” 宋 姜夔 《永遇樂·次韻辛克清》詞:“卻不如窪尊放滿,老夫未醉。” 清 杜岕 《葉桐初五十》詩:“ 太湖 似明鏡, 林屋 鑿窪樽。”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窪樽”是一個具有曆史典故和文化内涵的詞語,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綜合解析:

一、本義與典故

  1. 起源
    唐代開元年間,李適之在岘山發現一處形似酒樽的天然石窦,可盛鬥酒,遂建亭并命名為“窪樽”。這一典故在顔真卿的詩句“李公登飲處,因石為窪樽”中亦有記載。

  2. 實物指代
    後泛指形狀凹陷、可盛酒的山石,或借指深杯。例如白居易詩中“窪樽酌未空”即指酒杯,蘇轼“注之窪樽”則暗含以自然山石為酒器的雅趣。

二、引申與象征

  1. 文人意象
    窪樽常與宴飲、詩酒雅集場景關聯,象征文人清高志趣,如宋代姜夔詞中“窪尊放滿,老夫未醉”即體現閑適意境。

  2. 特殊釋義争議
    部分詞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釋為“容器滿至極限”的成語,但此用法未見于權威古籍或主流文學引用,可能為現代引申或誤讀,需結合語境謹慎使用。

“窪樽”核心含義仍圍繞唐代石樽典故展開,既指天然酒器,亦承載文人審美意趣。若需引用其“滿溢”比喻義,建議标注來源并說明語境特殊性。

網絡擴展解釋二

窪樽的意思和拆分部首、筆畫

窪樽是一個表示“凹陷的容器”或“凹陷的酒杯”的詞語。它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别是“窪”和“樽”。

窪樽的拆分部首如下:

窪的筆畫數為9畫,樽的筆畫數為12畫。

窪樽的來源和繁體

窪樽這個詞的來源比較古老,可以追溯到古代酒器的命名。窪指的是容器底部凹陷的形狀,樽則是一種大型的容器,通常用來盛裝酒類。

在繁體中,窪樽的寫法為「凹樽」。

窪樽的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窪樽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其中,窪的古字形為「兀委口」,而樽的古字形為「丹尊」。

窪樽的例句

以下是一些使用窪樽的例句:

  1. 他喜歡在窪樽裡盛滿酒水,享受慢慢品味的感覺。
  2. 這個窪樽是他祖父留下的,已經有上百年的曆史了。
  3. 他把窪樽放在桌子上,招待客人享用。

窪樽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窪樽可以作為組詞的一部分,例如窪地、葫蘆樽等。

窪樽的近義詞包括凹杯、沉瓠等。

與窪樽相反的詞可以是凸瓢、鼓罂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