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望祀的意思、望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望祀的解釋

(1).古代祭名。遙祭山川地祇之禮。《周禮·地官·牧人》:“望祀,各以其方之色甡毛之。” 鄭玄 注:“望祀五嶽、四鎮、四瀆也。”《周禮·春官·男巫》:“掌望祀、望衍、授號,旁招以茅。” 鄭玄 注:“望祀,謂有牲粢盛者。” 孫诒讓 正義:“此望祀通含類造禬禜之神,則似不專據四望,與《牧人》義微異也。”《漢書·文帝紀》:“昔先王遠施而不求其報,望祀不祈其福……今吾聞祠官祝釐,皆歸福於朕躬,不為百姓,朕甚媿之。” 唐 楊炯 《四陵峽》詩:“ 楚 都昔全盛, 高丘 煊望祀。”

(2).遙望祭祀。《史記·秦始皇本紀》:“行至 雲夢 ,望祀 虞舜 於 九嶷山 。”《續資治通鑒·宋哲宗元祐六年》:“甲子, 遼 主望祀 木葉山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望祀”是中國古代的一種祭祀禮儀,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綜合解析:

一、核心定義

  1. 古代遙祭山川地祇的禮儀
    源自《周禮》,指對五嶽、四鎮、四渎等山川神靈的祭祀活動。祭祀時需根據方位選擇特定顔色的祭牲(如東方用青色),并保持一定距離進行儀式。例如《周禮·春官·男巫》記載男巫負責“望祀”,需用茅草招神。

  2. 遙望祭祀的行為
    指無法親臨祭祀場所時,通過遙望方向完成祭拜。如《史記》記載秦始皇南巡至雲夢,曾“望祀虞舜于九嶷山”。


二、延伸與細節


三、現代語境中的理解

部分詞典将其引申為“向神像或遺像行禮祭拜”,但此用法更接近廣義祭祀,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周禮》《史記》等古籍原文,或參考權威曆史研究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望祀的意思

《望祀》是一個漢語詞語,指觀望、祭祀的意思。

拆分部首和筆畫

《望祀》的拆分部首是日 (rì) 和示 (shì),它的筆畫數是十六畫。

來源

《望祀》的來源比較複雜。其中,“望”原意是“遠望”,表示觀望之義;“祀”原意是“祭祀”,表示祭祀神靈的意思。合在一起,就表示遠遠觀望祭祀的意思。

繁體

《望祀》的繁體字是「望祀」。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經曆了一些變化。對于《望祀》這個詞,古時候的寫法可能與現在不完全一樣,但基本的意思是相同的。

例句

1. 他站在山頂,望祀遠處的神廟。

2. 今天是祭祖的日子,我去望祀先祖。

組詞

望遠、望眼欲穿、祭祀、祭天祭地等。

近義詞

觀望、瞻仰、祭奠。

反義詞

親臨、參與。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