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大大增加。《詩·邶風·北門》:“王事適我,政事一埤益我。” 毛 傳:“埤,厚也。” 孔穎達 疏:“若有賦稅之事,則減彼一而厚益我,使己困於資財。”
(2).補益,助益。 清 陳康祺 《燕下鄉脞錄》卷七:“兩 淮 都轉,擁東南財富之雄,此席得人,於庫儲鹺政,均有埤益。”
“埤益”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大大增加
源自《詩經·邶風·北門》:“王事適我,政事一埤益我。” 這裡的“埤益”指政務繁重、負擔加增。毛傳注解“埤”為“厚”,即“厚加于己”,形容責任或壓力被大量疊加。
補益、助益
如清代陳康祺《燕下鄉脞錄》中“均有埤益”,意為對事物或人起到輔助、增益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現代詞典(如)将“埤益”解釋為成語,強調“團結合作以實現共同利益”。這種用法可能是基于“埤”(堤壩,象征集體防護)與“益”(利益)的引申義,但與傳統文獻中的含義存在差異,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該詞多用于古文或學術讨論,如分析《詩經》時需聯繫其“負擔加重”的原始語境;若在當代使用,建議優先采用“補益”的引申義,避免歧義。
如需進一步溯源,可參考《漢語大詞典》及《詩經》相關注疏。
埤益(pí yì)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田間的弄益、河道的修理。
埤的拆分部首是田,總共有8畫;益的拆分部首是皿,總共有5畫。
埤益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中的田地治理和水利工程。在古代,人們通過修理田地和河道,提高農田的收益,以及為灌溉和排水提供便利。繁體字形為「埤益」,保留了古代的字形和意義。
在古代,「埤益」的寫法可能有所變化,但總體上保留了田地和水道的意義。古時候的寫法可能是「坪益」或「披益」等。
1. 農民們利用冬天的閑暇時光進行埤益,提高了田地的産量。
2. 政府投入了大量資金進行埤益工程,改善了當地的水利條件。
埤田、益處、農埤、修益
農田整理、水利工程、田地治理
棄田、疏漏、荒廢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