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鳴鼓的意思、鳴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鳴鼓的解釋

(1).即鼓。《楚辭·九歌·國殇》:“霾兩輪兮縶四馬,援玉枹兮擊鳴鼓。”《淮南子·氾論訓》:“撞大鐘,擊鳴鼓,奏《鹹池》,揚幹戚。”

(2).擊鼓。 三國 魏 曹植 《洛神賦》:“ 馮夷 鳴鼓, 女媧 清歌。” 唐 劉禹錫 《同樂天和微之深春好》之七:“盜息無鳴鼓,朝迴自走車。” 宋 徐竟 《高麗圖經·禮成港》:“舟側欲傾,人大恐懼,即鳴鼓招衆。”

(3).借指聲讨。 宋 周密 《齊東野語·作邑啟事》:“每嗟民力,至叔世而張弓;欲竭吏能,恐聖門之鳴鼓。” 宋 葉適 《兵部尚書蔡公墓志銘》:“昔 子産 增賦, 渾罕 緻譏, 冉有 倍粟, 仲尼 鳴鼓;蓋據末反本之難也。”參見“ 鳴鼓而攻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鳴鼓"是漢語中具有多重文化内涵的複合詞。《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擊鼓使發聲",其核心含義包含三個層面:

一、軍事場景中的實用功能 古代戰争中,鼓聲是重要的指揮信號。《左傳·莊公十年》記載曹刿"一鼓作氣"的戰術,印證了"鳴鼓而進"作為進攻信號的軍事傳統。這種用法延續至明清時期,《紀效新書》仍将鼓點列為軍隊行進的重要指令。

二、禮制儀式的象征意義 《周禮·春官》記載"鼓人掌教六鼓",說明鳴鼓在祭祀、宴飨等禮儀活動中具有劃分儀式環節、營造莊嚴氛圍的作用。這種禮制功能在當代民俗活動中仍有遺存,如山西绛州鼓樂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

三、社會批判的修辭延伸 《論語·先進》"鳴鼓而攻之"的表述,将物理性擊鼓行為轉化為輿論譴責的隱喻。這種引申義在曆代文獻中頻繁出現,如《三國志》載董昭"鳴鼓相攻"的谏言,即指公開聲讨的政治手段。

該詞的語法特征體現為動賓結構,常見組合包括"鳴鼓示威""鳴鼓相應"等四字格式。現代漢語中多用于書面語境,保留着曆史語義的莊重感。

網絡擴展解釋

“鳴鼓”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1. 作為名詞:指“鼓”本身
    常見于古代文獻,如《楚辭·九歌·國殇》中“援玉枹兮擊鳴鼓”,這裡的“鳴鼓”即指用于戰場指揮的鼓具。

  2. 作為動詞:擊鼓的動作
    例如《洛神賦》中“馮夷鳴鼓”,指擊鼓發出聲響。古代戰争中,擊鼓常用于傳遞進攻信號(如《史記》中項羽鳴鼓激勵士氣)。

  3. 引申為“聲讨”
    如宋代周密《齊東野語》提到“聖門之鳴鼓”,借擊鼓代指公開譴責或批判。


二、應用場景


三、成語關聯

“鳴鼓而攻”出自《論語·先進》,原指擊鼓公開讨伐,後演變為對錯誤行為的集體譴責。例如:“深圳梧桐山建文化園遭網民鳴鼓而攻”。


如需更詳細的古文例證或現代用法,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來源(見、2、5)。

别人正在浏覽...

百鳥邊牆表丈人唱呼攙天塵埃牚距槌琢蹴讨谛認二次函數風雷性富實福向改服軋空頭敢當梗莽乖慢關垂歸途孤立寡與悍頑呵诘轟铿後閣精拔進侍冀心急戰蠲賦句廉诳誤攬執鍊鎖列墉流槎流匄難熬牛桃弄播旁要翩翾破帖捊聚浦溆淺教衢腳瑞夢殺身成義十二辰豕交獸畜授權衰廢嗾使歎愀天仗溫慰無涯之戚席豐履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