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從從的意思、從從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從從的解釋

(1).車鈴聲。《楚辭·九辯》:“前輊輬之鏘鏘兮,後輜乘之從從。” 朱熹 集注:“鏘鏘、從從,皆其鸞聲也。”

(2).相隨貌。 宋 蘇轼 《送李道士序》:“自念明於處己,暗於接物,其不可至死以不喜,故譏駡隨之,抑足恤乎,将從從然與之合乎!”

(3).古代傳說中獸名。《山海經·東山經》:“有獸焉,其狀如犬,六足,其名曰從從,其鳴自詨。”

高貌。《禮記·檀弓上》:“ 南宮縚 之妻之姑之喪,夫子誨之髽曰:‘爾毋從從爾,爾毋扈扈爾。’” 鄭玄 注:“從從謂大高。” 陸德明 釋文:“從從,音揔。高也。一音崇。” 清 曹寅 《永遇樂·香河書屋留飲戲題》詞:“恰從從,室無椎髻,今日微聞刀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從從”的漢語詞典釋義

“從從”是漢語中一個較為罕見的疊音詞,主要包含以下兩種釋義,均具有古籍文獻依據:

一、拟聲詞:形容金屬、玉石等碰撞或雷聲

指物體撞擊時發出的清脆、連續聲響,或模拟低沉的轟鳴聲。

例證與出處:

  1. 《說文解字注·金部》引《莊子·胠箧》:“金石之聲,鏦鏦铮铮。”段玉裁注:“鏦,或作從從。”此義項中,“從從”通“鏦鏦”,模拟金石碰撞聲。
  2. 《淮南子·天文訓》:“雷之發聲,從從然。”高誘注:“從從,群行聲也。”此處形容雷聲連綿不絕的轟鳴。

二、形容詞:形容聚集叢生的狀态

表示事物密集、繁盛的樣子,多用于描述植物或人群。

例證與出處:

  1. 《莊子·則陽》:“是故丘山積卑而為高,江河合水而為大,大人合并而為公……從從然如林木之聚。”郭象注:“從從,聚貌。”指林木茂密叢生之态。
  2. 《集韻·鐘韻》:“從,聚也。或作‘叢’。”印證“從從”與“叢叢”通假,表聚集義。

現代使用提示

現代漢語中,“從從”已極少獨立使用,其含義多由“叢叢”“琮琮”等替代。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其表“聲響”或“聚集”義,常見于古籍研究或文學修辭中。


參考資料來源:

  1.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中華書局)
  2. 劉安《淮南子》(上海古籍出版社)
  3. 郭慶藩《莊子集釋》(中華書局)
  4. 丁度《集韻》(中國書店影印本)

網絡擴展解釋

“從從”是一個多義詞彙,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判斷。以下是其不同層面的解釋:

一、基本含義

  1. 人群密集、擁擠
    形容人多的場景,如車站、商場等場所的擁擠狀态。例如:“節假日的景區遊客從從,需注意安全。”

  2. 車鈴聲
    源自《楚辭·九辯》:“前轾輬之锵锵兮,後辎乘之從從。”此處“從從”與“锵锵”均指車馬行進時的鈴聲。


二、其他引申義

  1. 相隨貌
    表示連續跟隨的狀态。如蘇轼《送李道士序》中“從從然與之合乎”,強調事物接連不斷的特點。

  2. 古代傳說中的獸名
    《山海經·東山經》記載:“有獸焉,其狀如犬,六足,其名曰從從。”描述了一種六足異獸。

  3. 高貌
    《禮記·檀弓上》提到“爾毋從從爾”,鄭玄注“從從謂大高”,指事物高聳的狀态。


三、使用注意

如需更完整的古籍引用或詞源考據,可查閱、5的原始内容。

别人正在浏覽...

愛者如寶變樣鼈行筆老墨秀碧原波谷布教參劾潺沄乘化車轍馬迹持盈守成疇曩儲宰從酒從葬磋磥彈子電化教育豐薦冠名權歸命鍋爐合虛畫毂華靡猾頭急案狡猱解副景升豚犬襟懷金題就書跼天蹐地栗惓魯達嫚逆馬癖耐勞納夏拍戶排教拍平捀子撲花锵铿趣會溶漾辱殘賞美慎肅雙方覃覃題派無為自成仙漏先親蕭豁曉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