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從使的意思、從使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從使的解釋

(1).指役使人員;隨從。《後漢書·皇後紀下·桓帝鄧皇後》:“帝多内幸,博采宮女至五六千人,及駈役從使,復兼倍於此。” 元 張國賓 《薛仁貴》第三折:“一從使都是渾身繡織,一将軍怎倒着縞素裳衣?”

(2).隨從出使。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下:“ 建炎 兵興,從使絶域者,厮輿輩亦補官。”

縱使,即使。 唐 元稹 《上門下裴相公書》:“從使千百年外謂閣下與 裴兵部 為交相短長,亦足為賢相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從現代漢語詞典學角度看,“從使”是一個相對生僻的文言詞彙,在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其核心含義需結合古漢語語法與文獻用例進行解析:

一、核心釋義 “從使”屬連詞性結構,由“從”(表讓步)與“使”(表假設)複合而成,相當于“即使”“縱然”,用于表達假設性讓步關系。例如:

“從使有意外之變,必不能動搖大局。”

(譯:即使發生意外變故,也必然不會動搖整體局面)

二、語義演變與分化

  1. 使令義(罕見)

    在早期文獻中偶見“跟從使者”的本義,如《漢書》載“遣從使報單于”,但此用法逐漸被“隨從”“使者”等詞取代 。

  2. 讓步假設義(主流)

    唐宋以降成為主導用法,如王安石詩:“從使世間榮祿盡,何妨水宿與風餐。”

三、權威詞典收錄情況

四、現代使用建議

該詞屬文言殘留,當代書面語建議替換為“即使”“縱然”“即便” 等現代讓步連詞,避免理解障礙。若需仿古風格創作,可參考《古代漢語虛詞詞典》(中國社會科學院編)的語法說明 。


主要參考文獻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上海辭書出版社
  2. 《漢書·匈奴傳》,中華書局點校本
  3. 《王文公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
  4. 《古代漢語虛詞詞典》,商務印書館

網絡擴展解釋

“從使”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古代漢語詞彙,其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1. 役使人員或隨從
    指被驅使的仆役或跟隨的人員。例如《後漢書》中記載:“駈役從使,復兼倍於此”,描述帝王隨從數量龐大的情況。

  2. 隨從出使
    指跟隨主使官員執行外交任務。如宋代周煇《清波别志》提到“從使絕域者,厮輿輩亦補官”,說明隨從出使的人員可獲官職。


二、引申含義

  1. 表示讓步關系(縱使/即使)
    唐代元稹在《上門下裴相公書》中寫道:“從使千百年外謂閣下與裴兵部為交相短長,亦足為賢相矣”,此處“從使”相當于“即使”,表達假設性讓步。

三、使用特點

若需進一步探究古籍原文用例,可參考《後漢書》《清波别志》等史料。

别人正在浏覽...

包席參伍錯綜叱咄充分傳質從軍行耽懷丹浦店夥诋詈滴溜溜對等多幸獨唯戹運放肆房中服田工雀工業品龜甲香和暖畫戟門假冒翦定巾裹鞠恧孔翠魁剛棱線梁摧糧料院鱗苔麟軒梅幹攮喪鳥賊蹑跨蓬累匍匐莖戗脊硗戛祈珥慊郁輕跳群疠首惡訴長道短肅箋縮地術天高地下天社梯隊脫氧核糖核酸瓦镫無絕仙箓小婿下細喜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