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使的意思、從使的詳細解釋
從使的解釋
(1).指役使人員;隨從。《後漢書·皇後紀下·桓帝鄧皇後》:“帝多内幸,博采宮女至五六千人,及駈役從使,復兼倍於此。” 元 張國賓 《薛仁貴》第三折:“一從使都是渾身繡織,一将軍怎倒着縞素裳衣?”
(2).隨從出使。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下:“ 建炎 兵興,從使絶域者,厮輿輩亦補官。”
縱使,即使。 唐 元稹 《上門下裴相公書》:“從使千百年外謂閣下與 裴兵部 為交相短長,亦足為賢相矣。”
詞語分解
- 從的解釋 從 (從) ó 依順:順從。盲從。從善如流。 采取,按照:從優。 跟隨:願從其後。 跟隨的人:侍從。仆從。 參與:從業。從政。投筆從戎。 由,自:從古至今。從我做起。 次要的:主從。從犯。 宗族中次于
- 使的解釋 使 ǐ 用:使用。使勁。使役。使力。使錢。 派,差譴:使喚。使命。使女。 讓,令,叫:迫使。 假若:假使。即使。 奉命辦事的人:使者。大使。公使。使館。 筆畫數:; 部首:亻;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從使”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古代漢語詞彙,其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
役使人員或隨從
指被驅使的仆役或跟隨的人員。例如《後漢書》中記載:“駈役從使,復兼倍於此”,描述帝王隨從數量龐大的情況。
-
隨從出使
指跟隨主使官員執行外交任務。如宋代周煇《清波别志》提到“從使絕域者,厮輿輩亦補官”,說明隨從出使的人員可獲官職。
二、引申含義
- 表示讓步關系(縱使/即使)
唐代元稹在《上門下裴相公書》中寫道:“從使千百年外謂閣下與裴兵部為交相短長,亦足為賢相矣”,此處“從使”相當于“即使”,表達假設性讓步。
三、使用特點
- 詞性靈活:可作名詞(前兩義)或連詞(第三義)。
- 文言特征: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多見于古籍或仿古語境。
- 權威來源:前兩義被高權威性詞典收錄(如查字典、漢典);第三義需結合具體文獻分析。
若需進一步探究古籍原文用例,可參考《後漢書》《清波别志》等史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從使》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使役、驅使”或者“說服、勸說”。這個詞由兩個部分組成,第一個部分是“從”字,它的部首是“人”,共有4畫;第二個部分是“使”字,它的部首是“人”,共有8畫。《從使》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它是由兩個漢字合并而成的,具有一定的曆史淵源。
在繁體字中,這個詞的寫法為「從使」。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可能會有一些變體形式,但這些變體形式并不影響詞語的基本意思。
下面是一些關于《從使》的例句:
- 他從使我感到無比自豪。
- 他巧妙地從使我改變了看法。
一些與《從使》意思相近的詞語包括“驅使”、“使喚”、“勉勵”,而與其相反的詞語則可以是“自由”、“解脫”、“放任”。
希望這些信息對您有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