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路的意思、距路的詳細解釋
距路的解釋
攔路。距,通“ 拒 ”。《管子·大匡》:“ 鮑叔 乃誓曰:‘事之濟也,聽我令;事之不濟也,免公子者為上,死者為下,吾以五乘之實距路。’”
詞語分解
- 距的解釋 距 ù 相隔的空間和時間:相距數裡。距離。行(俷 )距。株距。差(?)距。 雄雞爪子後面突出像腳趾的部分。 古同“拒”,抵抗。 古同“巨”,大。 古同“讵”,豈。 筆畫數:; 部首:足; 筆順編號:
- 路的解釋 路 ù 道,往來通行的地方:道路。公路。水路。陸路。路途。路程。路人(行路的人,喻不相幹的人)。狹路相逢。 思想或行動的方向、途徑:思路。生路。出路。路子。路數(?)。 方面,地區:外路貨。各路人馬。
專業解析
“距路”在漢語中屬于較為書面化且帶有特定語境的詞彙,其含義可以從字面組合和引申義來理解:
-
本義/字面義:
- 距: 本義指雞、雉等禽類腳後突出的尖骨(雞距),引申為間隔、距離、抗拒、阻擋之意。在“距路”中,主要取其阻擋、隔絕的含義。
- 路: 指道路、途徑。
- 組合義: 因此,“距路”的字面意思可以理解為阻擋道路、隔絕通路。指在道路上設置障礙或采取行動使道路不通,阻礙通行。
-
引申義/常見用法:
- 阻擋道路,使不能通行: 這是最核心的含義。指具體在物理空間上設置障礙物(如栅欄、拒馬、路障)或行為(如聚衆堵塞)來阻斷交通。
例如:“賊衆距路,官軍不得進。”(賊寇阻擋了道路,官軍無法前進。)
- 引申為阻礙、抗拒(某種途徑、方法或進程): 由阻擋具體的道路引申為抽象意義上對某種方法、途徑或發展進程的阻撓、抗拒。
例如:“固守舊制,距路革新。”(固守舊的制度,阻礙革新之路。)
“距路”的核心意思是阻擋道路,隔絕通行。它既可以指在物理空間上設置障礙阻斷交通,也可以引申為在抽象意義上阻礙某種方法、途徑或進程的發展。其含義側重于主動設置障礙進行阻隔和抗拒。
引用參考:
- 對“距”字“抗拒、抵禦”義的權威解釋,可參考古代字書:
- 東漢·許慎《說文解字·足部》:“距,雞距也。” 清·段玉裁注:“距,或作歫…歫,止也。一曰槍也。” 引申出抗拒、抵禦義。(段玉裁注明确了“距”有“止”(阻止)和“槍”(抵擋)的引申義)
- 《孟子·滕文公下》:“距楊墨。” 趙岐注:“距,止也。” (此處“距”即抗拒、抵制之意)
- 對“路”字“道路、途徑”義的權威解釋:
- 古籍中體現“距路”阻擋道路之意的用例(雖非詞典直接釋義,但印證用法):
- 《周禮·秋官·野廬氏》:“禁野之橫行徑逾者。” 鄭玄注:“橫行,妄由田中;徑逾,射邪趨疾,距路也。”(鄭玄用“距路”解釋“徑逾”行為對道路秩序的破壞和阻礙)
網絡擴展解釋
“距路”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分析理解:
一、基本含義
“距路”意為攔路,其中“距”通假為“拒”(阻擋、抵抗)。該詞最早見于《管子·大匡》中的典故:鮑叔誓曰“吾以五乘之實距路”,表示用五輛車的物資阻擋道路,以應對公子糾逃亡的危急情況。
二、通假字解析
- 距→拒:古漢語中“距”常通“拒”,表達阻攔之意。例如《墨子·公輸》中“距關”即“拒守關隘”。
- 路→道路:此處指具體路徑,如《說文解字》對“路”的釋義為“道也”。
三、現代語境辨析
需注意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提到貴州某交通事故中“距路”指距離路面60米,這屬于現代漢語對字面義的拆分使用(距離+路面),與古義無關。部分詞典(如)将其引申為“遠離目标”屬于釋義偏差,缺乏古籍支撐。
四、古籍例證
《管子》原句:“鮑叔乃誓曰:‘事之濟也,聽我令;事之不濟也,免公子者為上,死者為下,吾以五乘之實距路。’”(意為若事敗,将用物資攔路保護公子)
建議查詢《漢語大詞典》或《辭源》獲取更權威解釋。
别人正在浏覽...
白苋變容改俗鼈蓋車敕造都君對親高技術故侯寒蓬衡廬灰沒忽睨講律枷杻葭牆介白解祠經緯天地錦繪吉慶花集體所有制靠褥刻刻克殺枯笑來禽青李冷葷連常斂去猛獁讓權熱門冗繁濡足三腳貓三千八萬砂輪莎衣沈竈産鼃世道人心詩券鼠竄蜂逝淑淑搜根剔齒遂願探官灘簧攤曬銅人銅山鉄壁透洩問長問短辒辌車問字香閤鄉客消黯邪聲斜紋謝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