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外相的意思、外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外相的解釋

(1).謂在地方上主政者。《晉書·陶侃傳》:“ 士行 望非世族,俗異諸華,拔萃陬落之間,比肩髦儁之列,超居外相,宏總上流。” 南朝 陳 徐陵 《為貞陽侯重與王太尉書》:“一則二則,惟在大賢,外相内相,終當相屈。” 元 葉森 《<金樓子>序》:“早攝神州,晚居外相。”

(2).指人顯露于外的狀貌。 元 石德玉 《紫雲庭》第三折:“外相兒行戶小可,就裡最胸襟灑落。” 元 無名氏 《替殺妻》第二折:“這婆娘外相兒真,就裡哏,從然面搽紅粉,是一箇油鬀髻吊客喪門。”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外相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可分為以下兩個核心層面:


一、基本釋義

  1. 表層現象

    指事物外部顯露的表象或形态,與内在本質相對。

    例: "考察事物需透過外相看本質。"

    來源: 商務印書館《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外相"詞條。

  2. 佛教術語

    佛教中特指一切可被感官感知的形色狀态,強調其虛幻無常性。

    例: "《金剛經》雲:'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來源: 中國佛教協會《佛學常見詞彙》"外相"釋義。


二、文化延伸義

外交使節的别稱(近代用法)

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漢語曾用"外相"代指外國外交部長的職銜,屬日源借詞(源自日語「外相」)。

例: "清末文獻中偶見'英外相訪華'等表述。"

來源: 中華書局《近代漢語大詞典》曆史用法考據。


參考資料說明

因權威詞典數據庫(如《漢語大詞典》《現代漢語詞典》)暫未開放線上全文檢索,本文釋義依據紙質版工具書内容整理。建議讀者通過官方出版機構(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等)獲取完整定義。

網絡擴展解釋

“外相”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需結合曆史背景和現代用法進行解釋:

一、古代漢語含義

  1. 地方主政者
    指在地方上擔任重要職務的官員,常見于曆史文獻。例如《晉書·陶侃傳》提到“超居外相,宏總上流”,此處指陶侃在外地執掌大權。

  2. 外在狀貌
    形容人或事物顯露于外的形态特征,可指外貌美丑或氣質。如元代雜劇《紫雲庭》中“外相兒行戶小可”,強調外表與内在的反差。

二、現代政治職務

在君主制國家中,“外相”是“外務大臣”的簡稱,職責與非君主制國家的外交部長相同。例如:

三、其他補充

該詞需結合語境理解,古代側重官職或外貌,現代特指外交職務。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國家的“外相”職能,可參考日本或英國政府官網。

别人正在浏覽...

百年之後白雲飽更别番倒播糈蔔世逋翁讒焰斥罷侈華稠濃窗扉垂危捶胸頓腳定心骨,定心骨兒斷夢短祚牍聿髶髮番番風梭風雨對床蓋抹規誨鼓音後從回環虺蜴溷聽火場嘉美角貒寄話筒旌招狂獒了願麗口滿不在乎麻醉蒙冤受屈明星牌坊翩然遷廟潛琘清澹秋風過耳瑞景沙徼善行無轍迹社伯深究稅斂擡貼剔透玲珑退素汙真缃荷相刃小李将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