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戰鼓的聲音。《左傳·成公二年》:“ 郤克 傷於矢,流血及屨,未絶鼓音。”《漢書·陳湯傳》:“ 延壽 、 湯 令軍聞鼓音皆薄城下,四面圍城。”
(2).謂彈琴。 漢 袁康 《越絕書·外傳春申君傳》:“ 春申君 曰:‘何能?’對曰:‘能鼓音,讀書通一經。’”
鼓音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可分為以下三個核心維度,結合古代文獻與現代權威工具書進行闡釋:
指通過敲擊鼓面産生的振動聲響,具有節奏性與共鳴感。
例證:
《周禮·春官·大師》載:“皆播之以八音:金、石、土、革、絲、木、匏、竹。” 東漢鄭玄注:“革,鼓鼗也。” 其中“革”即指鼓類樂器,其聲為“鼓音”。
《詩經·小雅·鼓鐘》雲:“鼓鐘将将,淮水湯湯”,雖言鐘聲,然“鼓”作動詞亦凸顯擊打樂器的聲響特質。
古代戰争中,鼓音為進攻號令;祭祀禮儀中則象征莊嚴與溝通天地。
例證:
《左傳·莊公十年》:“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此處“鼓”即擊鼓進軍,其音為士氣凝聚的信號。
《禮記·樂記》:“鐘鼓幹戚,以和安樂也”,表明鼓音在禮樂體系中具協調秩序之功。
現代中醫學将叩擊腹腔産生的空響稱為“鼓音”,是診斷氣脹、腹水等病症的體征之一。
例證:
《中醫診斷學》教材指出:“腹脹如鼓,叩之有聲,謂之鼓脹。” 此聲類似擊鼓之回響,故借“鼓音”為專業術語。
參考資料:
“鼓音”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詞義
指敲擊鼓類樂器發出的聲音,常用來比喻行事有聲有色或氣勢磅礴。例如:“雲堂粥鼓音”描述寺院擊鼓召集僧人的場景。
古代文獻中的引申義
在臨床診斷中,鼓音(Tympanic note)是叩診時産生的一種高亢、響亮的聲音,類似敲鼓。常見于:
少數語境中可指羊皮鼓面震動的聲音,或形容節奏感強烈的聲響。
該詞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文學中多與氣勢、音樂相關,醫學則為特定體征。如需更詳細例句或古籍出處,可參考、5、6、9。
八川百廢待興鄙軀蔔尹崇期俦侶祠賽攢心盒子存長大寳局大姬調包掉色風姿分肌劈理扶老感恸告谒割恩斷義故家子弟鹘入鴉羣衡才鴻奬弘亮紅鞓滉蕩家丞甲日堇堇金石韻久大計賺巨川康居刊約愣眼巴睜僚賢靈珠籬圍龍綿龍仙芝濛湧骈馬奇秀上駕庶府水擊稅契銀書生之見思想抛錨湯婆子頭牟完葺蜼螭文齊下陳狎法鄉約險猾宵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