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戰鼓的聲音。《左傳·成公二年》:“ 郤克 傷於矢,流血及屨,未絶鼓音。”《漢書·陳湯傳》:“ 延壽 、 湯 令軍聞鼓音皆薄城下,四面圍城。”
(2).謂彈琴。 漢 袁康 《越絕書·外傳春申君傳》:“ 春申君 曰:‘何能?’對曰:‘能鼓音,讀書通一經。’”
“鼓音”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詞義
指敲擊鼓類樂器發出的聲音,常用來比喻行事有聲有色或氣勢磅礴。例如:“雲堂粥鼓音”描述寺院擊鼓召集僧人的場景。
古代文獻中的引申義
在臨床診斷中,鼓音(Tympanic note)是叩診時産生的一種高亢、響亮的聲音,類似敲鼓。常見于:
少數語境中可指羊皮鼓面震動的聲音,或形容節奏感強烈的聲響。
該詞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文學中多與氣勢、音樂相關,醫學則為特定體征。如需更詳細例句或古籍出處,可參考、5、6、9。
鼓音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詞,拆分部首是“鼓”和“音”,共計11個筆畫。
鼓音一詞源自漢語中,其中“鼓”指的是一種打擊樂器,而“音”則表示聲音、樂音。鼓音可以用來形容質地厚重、音量宏大的聲音。
在繁體字中,鼓音的寫法為「鼓音」,與簡體字相同。
根據《康熙字典》,古時候鼓音的寫法為「轂轢」,其中「轂」意為車輪的輻條,「轢」意為車壓着東西碾過。這個寫法與現代的「鼓音」在形狀上有所不同,但表達的意義相似。
1. 他敲擊着鼓,發出深沉的鼓音。
2. 湖面上傳來了遠處鼓音,他們知道節日慶典開始了。
1. 鼓舞:用鼓樂和舞蹈來激勵、振奮人們的精神。
2. 音響:指聲音在空氣中傳播所産生的效果。
3. 音樂:用聲音、旋律和節奏表達情感、表現藝術的一種形式。
1. 鼓動:指通過音樂、言辭等手段激勵或引導他人産生強烈的情緒或行動。
2. 鼓舞:鼓勵、激勵人們的精神狀态。
1. 寂靜:沒有聲音或安靜的狀态。
2. 靜音:為了使環境更加安靜,減少或消除聲音。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