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外相的意思、外相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外相的解释

(1).谓在地方上主政者。《晋书·陶侃传》:“ 士行 望非世族,俗异诸华,拔萃陬落之间,比肩髦儁之列,超居外相,宏总上流。” 南朝 陈 徐陵 《为贞阳侯重与王太尉书》:“一则二则,惟在大贤,外相内相,终当相屈。” 元 叶森 《<金楼子>序》:“早摄神州,晚居外相。”

(2).指人显露于外的状貌。 元 石德玉 《紫云庭》第三折:“外相儿行户小可,就里最胸襟洒落。” 元 无名氏 《替杀妻》第二折:“这婆娘外相儿真,就里哏,从然面搽红粉,是一箇油鬀髻吊客丧门。”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外相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可分为以下两个核心层面:


一、基本释义

  1. 表层现象

    指事物外部显露的表象或形态,与内在本质相对。

    例: "考察事物需透过外相看本质。"

    来源: 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外相"词条。

  2. 佛教术语

    佛教中特指一切可被感官感知的形色状态,强调其虚幻无常性。

    例: "《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来源: 中国佛教协会《佛学常见词汇》"外相"释义。


二、文化延伸义

外交使节的别称(近代用法)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汉语曾用"外相"代指外国外交部长的职衔,属日源借词(源自日语「外相」)。

例: "清末文献中偶见'英外相访华'等表述。"

来源: 中华书局《近代汉语大词典》历史用法考据。


参考资料说明

因权威词典数据库(如《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暂未开放在线全文检索,本文释义依据纸质版工具书内容整理。建议读者通过官方出版机构(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等)获取完整定义。

网络扩展解释

“外相”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需结合历史背景和现代用法进行解释:

一、古代汉语含义

  1. 地方主政者
    指在地方上担任重要职务的官员,常见于历史文献。例如《晋书·陶侃传》提到“超居外相,宏总上流”,此处指陶侃在外地执掌大权。

  2. 外在状貌
    形容人或事物显露于外的形态特征,可指外貌美丑或气质。如元代杂剧《紫云庭》中“外相儿行户小可”,强调外表与内在的反差。

二、现代政治职务

在君主制国家中,“外相”是“外务大臣”的简称,职责与非君主制国家的外交部长相同。例如:

三、其他补充

该词需结合语境理解,古代侧重官职或外貌,现代特指外交职务。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国家的“外相”职能,可参考日本或英国政府官网。

别人正在浏览...

巴干达人百六掾并柯步履艰难不顺眼常年痴狂宠进粗活洞如观火放倒匪仪丰翘秎获赅通干父之蛊梗滞归士黑糊糊后槽狐父回跌魂构狐袖鵁衔校验惊跃谨翕疾首嚬蹙钧容直快犊破车苦怀嫪毐累劳良翰另院蒙挣木叶蝶逆浪驽薾谱纪迁兰变鲍绮媚青苍清裕热锅气盛阀生饩身子骨说文解字叔相趿鞋通决五壶浮漏无伤无食子险畏小道小要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