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斥罷的意思、斥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斥罷的解釋

罷免。《漢書·循吏傳·召信臣》:“府縣吏家子弟好遊敖,不以田作為事,輒斥罷之。”《後漢書·朱浮傳》:“帝以二千石長吏多不勝任,時有纖微之過者,必見斥罷。” 元 劉祁 《歸潛志》卷七:“臺諫官 許古 、 劉元規 之徒見其恣橫,相繼言之。 高琪 大怒,斥罷二人。”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斥罷”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通常用于指代罷免或撤銷職務的行為,常見于曆史文獻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斥罷”意為罷免、解除官職,強調對不稱職或有過失官員的職務剝奪。其中“斥”有斥退、排除之意,“罷”表示停止或解除,合起來即“罷黜官職”。

  2. 曆史出處與用例

    • 漢代文獻:《漢書·循吏傳》記載,召信臣因地方官吏子弟不務農事而“辄斥罷之”,即直接罷免其職。
    • 元代記載:劉祁《歸潛志》提到權臣高琪因谏官彈劾其專橫,而“斥罷二人”。
    • 其他用例:《後漢書·朱浮傳》也提到官員因輕微過失被“斥罷”,反映古代對官吏的嚴格管理。
  3. 用法與語境
    該詞多用于正式文書或史書,常見于描述官員因渎職、不法行為或政治鬥争被免職的場景。例如:“府縣吏家子弟好遊敖,不以田作為事,辄斥罷之”(《漢書》),強調對不務正業者的懲戒。

  4. 近義與關聯詞

    • 近義詞:罷黜、革職、解任。
    • 關聯詞:“斥免”(同義,見《漢典》“斥”字解釋)。
  5. 總結
    “斥罷”是古代政治治理中的重要手段,體現了對官吏的監督制度。其含義單一且明确,現代已不常用,但在研究曆史文獻時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網絡擴展解釋二

《斥罷》這個詞是什麼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反義詞等。

斥罷的意思

《斥罷》是一個中文詞彙,意思是結束或驅散某種狀态或情況。

拆分部首和筆畫

《斥罷》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攴”和“罒”。它的總共有9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斥罷》的出處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它的繁體字是「斥罷」。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斥罷」可能有多種不同的寫法,因為文字的演變和發展過程中可能存在變體。但總體來說,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傾向于保留現代寫法中的基本結構和部首。

例句

1. 她發表了一份聲明,斥罷了所有的謠言。

2. 他堅持斥罷一切阻擋前進的困難。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斥責、斥候、罷工等。

近義詞:解散、終止、結束等。

反義詞:開始、啟動、展開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