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土竈的意思、土竈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土竈的解釋

在地上挖成的爐竈。 清 趙翼 《扈從途次雜詠·土竈》詩題自注:“掘地為竈。”《恨海》第四回:“東面墻腳下,打了一口土竈,樹葉樹枝,高粱稈子,鋪滿一地。”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土竈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詞彙,其釋義可從以下角度展開:

一、基本定義

指用泥土、磚石等材料砌成的傳統炊事設施,通常由竈台、竈膛(燃燒室)、煙道等構成,用于生火做飯、取暖。其核心特征在于材質(土、石)與功能(炊事)的結合。

二、字義解析

三、文化内涵

  1. 生活象征

    土竈是傳統農耕社會家庭生活的核心,象征“家竈興旺”,與家族延續緊密關聯。民間有“祭竈神”習俗,認為竈神(竈王爺)掌管家庭福祉,形成獨特的竈神信仰文化。

  2. 技藝載體

    砌築土竈需掌握火候控制、通風設計等經驗技術,是民間工匠智慧的體現。如“省柴竈”通過優化結構提升燃燒效率,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

四、現代語境延伸

在當代使用中,“土竈”常與“鄉土記憶”“生态生活”關聯,例如:


權威參考來源: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P.1321.
  2. 許慎.《說文解字》. 中華書局, 1963. 卷十釋“竈”.
  3. 鐘敬文.《民俗學概論》. 上海文藝出版社, 2009. P.215-218.
  4.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網.《傳統柴火竈營造技藝》. https://www.ihchina.cn/project_details/24378 (官方備案項目)
  5. 王滬甯.《中國村落文化》. 複旦大學出版社, 2018. P.174-176.

網絡擴展解釋

土竈是中國傳統農村常見的烹饪設施,具有實用和文化雙重意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定義

土竈指用泥土、磚塊等材料砌築的爐竈,通常分為兩種形式:

  1. 掘地式:直接在地上挖坑形成竈膛,多見于早期簡易結構()。
  2. 砌築式:用磚塊或土坯壘成,多配有煙囪和多個竈眼,如江南地區常見的三口鍋竈(大鍋煮食、中鍋做飯、小鍋燒菜)()。

二、功能特點

  1. 烹饪:使用柴火加熱鐵鍋,農村普遍認為土竈燒制的飯菜更香()。
  2. 取暖:北方土竈常與火炕連接,利用餘熱供暖()。
  3. 資源利用:燃燒後的草木灰可作為天然肥料()。

三、文化習俗

  1. 建造儀式:需擇吉日、給泥瓦匠紅包,分家時從舊竈取磚砌入新竈象征傳承()。
  2. 情感象征:炊煙和竈台常被賦予“家”的意象()。

四、現狀與争議

盡管現代燃氣竈普及,但部分農村仍保留土竈,原因包括:

權威補充

根據高權威資料,土竈結構細節包括:

(注:如需查看具體文獻案例或更多習俗細節,可參考、5、16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白房子頒鬓半米薄佑寶月筆材碧樹殘喘草薙乘黃遲早出沐大飨典贲端公戲杜禁蠹蝕繁稱博引風清月白紛郁丐沐咯當佹形僪狀故疏黑洞洞轟傳惶然麾軍火船江珧柱機斷街舞戒行即鹿無虞踦挐九隆凝伫匏罂疲懶平鋪直叙憑轼潑喇喇鉛筆畫熱中人榮親戎卒三寸銀鈎市頃疏財仗義束儀宿敵索強如素芝天年不測條痕聽納托缽萬形僞說霧茫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