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疏財仗義的意思、疏財仗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疏財仗義的解釋

[be generous in aiding needy people] 講義氣,拿出錢來幫助别人

救困扶危、疏財仗義

詳細解釋

亦作“疎財仗義”。輕視錢財而講求義氣。多指用錢助人,扶危濟困。 元 劉君錫 《來生債》第四折:“則為我救困扶危,疎財仗義,都做了註福消愆。”《水浒傳》第六一回:“慷慨疏財仗義,論英名播滿乾坤。”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一篇一:“這樣講江湖的人是不顧家的,他不能不疏財仗義。”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疏財仗義”是一個漢語成語,其詳細解釋如下:

基本含義

指舍棄自己的財物或利益,為了維護正義和公平而行動。其中“疏財”意為以財物分人、輕視錢財;“仗義”指主持正義、幫助他人,常與扶危濟困的行為相關聯。


出處與背景

最早見于元代雜劇《來生債》第四折:“則為我救困扶危,疏財仗義,都做了注福消愆。”。後廣泛用于古典文學作品,如《三國演義》中描述衛弘“疏財仗義,家巨富”,體現對慷慨正義之士的贊頌。


使用場景

  1. 褒義用法:形容人慷慨解囊、見義勇為的行為,如“他疏財仗義,資助了多名貧困學子”。
  2. 文學描寫:多用于刻畫俠義人物或正面角色,強調其輕財重義的品格。

近義詞與關聯詞


例句參考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典故,可參考《來生債》《三國演義》等文獻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疏財仗義》的意思

《疏財仗義》是一個成語,表示豪爽慷慨地舍棄財物來做正義的事情。這個成語蘊含着寬容、無私和正義的精神。

拆分部首和筆畫

《疏財仗義》這個成語的拆分,主要由“疏”、“財”、“仗”和“義”四個字組成。它們的部首分别是 “疒”、“貝”、“人”和“言”,而它們的總筆畫數分别為 10、10、5和7。

來源

《疏財仗義》這個成語的最早來源可追溯到西周時期的《尚書·周書·保義》:“豷寇忾於我,疏財仗義,不遑修邊。” 這句話意思是:鄰近的強盜對我們懷有敵意,為了維護正義,放開手中的財物,不再顧忌邊境的修整。

繁體

《疏財仗義》的繁體字為「疎財仗義」。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疏財仗義的寫法可能有些許差異。比如,明朝《正字通》中的寫法為「疏財仗義」,有一點與現代寫法略有不同。

例句

他一向以義氣為重,每次見到有人遇到困難,總是毫不猶豫地疏財仗義。

組詞

疏松、疏忽、財富、義務、義氣

近義詞

秉公、慷慨解囊、無私奉獻

反義詞

貪財、吝啬、自私自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