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戎卒的意思、戎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戎卒的解釋

兵士。《三國志·魏志·文帝紀》:“戎卒十餘萬,旌旗數百裡。” 晉 葛洪 《抱樸子·廣譬》:“ 勾踐 曲躬於怒鼃,而戎卒輕死。”《資治通鑒·晉孝武帝太元八年》:“ 堅 發 長安 ,戎卒六十餘萬,騎二十七萬,旗鼓相望,前後千裡。”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戎卒是漢語中表示“士兵”或“兵士”的複合詞,特指古代軍隊中的普通作戰人員。以下從權威辭書角度分項解析:


一、核心釋義

  1. 士兵;兵卒

    指軍隊中執行作戰任務的基層人員,屬軍事編制的基本單位。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二版)第7卷,第102頁

  2. 古代軍隊的泛稱

    可代指整體軍事力量,如《後漢書》中“戎卒數十萬”即指大規模部隊。

    來源:《辭源》(修訂本)第三冊,第2341頁


二、單字溯源


三、文獻例證

  1. 《史記·秦始皇本紀》

    “發戎卒百萬攻匈奴”,指征調士兵戍邊。

  2. 《後漢書·光武帝紀》

    “減省戎卒”,意為精簡軍隊編制。

    來源:中華書局點校本二十四史


四、同義詞辨析


五、現代使用

現代漢語中“戎卒”屬曆史詞彙,多見于古籍研究或文學創作,如:

“烽火連三月,戎卒守孤城”(仿古詩句)

語用參考:《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2. 《辭源》(商務印書館)
  3.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4. 中華書局點校本二十四史
  5. 《王力古漢語字典》(中華書局)
  6. 《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網絡擴展解釋

“戎卒”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多個文獻來源綜合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戎卒(拼音:róng zú)指兵士、士兵,多用于古代軍事語境。該詞由“戎”(指兵器、軍事)和“卒”(指士兵)組合而成,強調軍隊中的普通士兵群體。

二、文獻例證

  1. 《三國志·魏志·文帝紀》
    “戎卒十餘萬,旌旗數百裡。”
    描述魏文帝時期大規模軍隊的壯觀場景。

  2. 《資治通鑒·晉孝武帝太元八年》
    “堅發長安,戎卒六十餘萬,騎二十七萬。”
    記載前秦苻堅南征時的龐大兵力。

  3. 《抱樸子·廣譬》
    “勾踐曲躬於怒鼃,而戎卒輕死。”
    以越王勾踐為例,說明士兵因君主激勵而奮勇作戰。

三、詞義解析

四、使用場景

主要用于曆史文獻或古典文學中,描述軍隊規模或士兵狀态。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常見于學術研究或特定語境引用。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背景,可參考《三國志》《資治通鑒》等原始史料。

别人正在浏覽...

鞍鞽八陛寶衢褙褡變幻不測表伯敕書錘鍛詞象厝心凋換丁東抵瑕陷厄洞燃販國番紙發赈告乞跟胥環論回灘鹄駕槳葉背監刑炅然久名向知九烏镌琢钜镬老郎神略斜遼遼臨蓐柳箧子顱蓋録像機明教不變排駕培壅骈肩接迹毗耶器長情有獨鐘驅迫柔節色暈收屍稅入署名溲渤榫鑿挑皮跳舞佻儇秃骭煨乾避濕霞編舷側相匹攜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