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戎卒的意思、戎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戎卒的解釋

兵士。《三國志·魏志·文帝紀》:“戎卒十餘萬,旌旗數百裡。” 晉 葛洪 《抱樸子·廣譬》:“ 勾踐 曲躬於怒鼃,而戎卒輕死。”《資治通鑒·晉孝武帝太元八年》:“ 堅 發 長安 ,戎卒六十餘萬,騎二十七萬,旗鼓相望,前後千裡。”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戎卒”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多個文獻來源綜合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戎卒(拼音:róng zú)指兵士、士兵,多用于古代軍事語境。該詞由“戎”(指兵器、軍事)和“卒”(指士兵)組合而成,強調軍隊中的普通士兵群體。

二、文獻例證

  1. 《三國志·魏志·文帝紀》
    “戎卒十餘萬,旌旗數百裡。”
    描述魏文帝時期大規模軍隊的壯觀場景。

  2. 《資治通鑒·晉孝武帝太元八年》
    “堅發長安,戎卒六十餘萬,騎二十七萬。”
    記載前秦苻堅南征時的龐大兵力。

  3. 《抱樸子·廣譬》
    “勾踐曲躬於怒鼃,而戎卒輕死。”
    以越王勾踐為例,說明士兵因君主激勵而奮勇作戰。

三、詞義解析

四、使用場景

主要用于曆史文獻或古典文學中,描述軍隊規模或士兵狀态。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常見于學術研究或特定語境引用。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背景,可參考《三國志》《資治通鑒》等原始史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戎卒》的意思

《戎卒》是一個漢字詞語,用來形容古代戰争中的士兵,意為戰士、軍人。

拆分部首和筆畫

《戎卒》的字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戈”和“土”。其中,“戈”是戰争武器的象形字,也是表示戰鬥、戰争的意思;“土”是表示土地、土壤的意思。

根據康熙字典的數據,使用繁體拆分部首得到:「戈」和「阜」。

《戎卒》總共有14筆,包括了「戈」部為4筆,「阜」部為5筆,以及“土”部為5筆。

來源

《戎卒》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兵制制度的戰争文化。在古代戰争中,戰士通常被稱為“戎卒”,意為他們是為戰争而生的人。

繁體

《戎卒》的繁體字為「戎卒」。

古時候漢字寫法

根據古代《說文解字》所載,《戎卒》在篆書時期的字形為「戎卒」,字形十分相似于現代漢字形式。

例句

1. 古代的戎卒們為了國家的安甯英勇戰鬥。

2. 各個時代的戎卒都付出了巨大的勇氣和犧牲。

3. 他曾是一名勇敢的戎卒,現在過上了平靜的生活。

組詞

組詞:戎馬、戎機、戎服、卒伍、卒年、戎裝、卒業、戎班。

近義詞

近義詞:士兵、軍人、戰士。

反義詞

反義詞:文人、平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