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疲懶的意思、疲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疲懶的解釋

懶散,不振作。 宋 王安石 《送明州王大卿》詩:“屬城舊吏雖疲懶,尚可揮毫敵 李舟 。” 李國文 《月食》:“但是老道奇像一頭疲懶的牲口,哼了兩聲,又沒有動靜了,急得那年輕姑娘恨不能進車頭裡去。”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疲懶,現代漢語複合詞,由“疲”與“懶”兩個語素構成。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該詞注音為pí lǎn,釋義包含雙重語義維度:

一、生理性倦怠 指因體力消耗産生的身體困倦狀态,如例句“連軸工作三日後,他顯出明顯的疲懶之态”。此義項與《漢語大詞典》中“疲”字的“勞累”義項相承。

二、心理性懈怠 引申為精神層面的消極怠惰,《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将其歸入形容詞範疇,描述“缺乏行動意願的心理傾向”,如文學作品中“他疲懶地倚着門框,對任何提議都提不起興緻”的用法。

詞源可追溯至明代白話小說,《醒世恒言》第二十九卷已見“身子覺得疲懶”的早期用例,印證該詞在近古漢語時期完成詞彙化進程。現代語言使用中,需注意與近義詞“憊懶”的語義差異,後者更側重行為層面的散漫表現。

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疲懶”并非現代漢語中的标準詞彙,可能是“憊懶”的誤寫或方言表達。以下為兩種可能解釋方向:

  1. 若為“憊懶”的誤寫:

    • 該詞出自《紅樓夢》等古典作品,原指“懶惰、不勤快”(如賈寶玉被形容有“憊懶脾氣”),後衍生出“調皮耍賴”的戲谑含義,需結合語境判斷。
  2. 若按字面拆分理解:

    • “疲”指身體/精神疲倦,“懶”指行動懈怠,組合後可理解為“因過度疲勞而産生的懶散狀态”,類似“倦怠”但更強調主觀惰性。

建議:若為文學作品中遇到的詞彙,請提供具體語境;若為日常表達,可考慮使用“懶散”“倦怠”“疲沓”等更規範的近義詞替代。

别人正在浏覽...

傲愎柏梯憊懶必恭必敬拂士碧玉蹄串訪初生之犢不畏虎慈命呆話躭荒頂翎丁一卯二貳部二次方程二系芬芗公共關系詭竄橫注呼氣擠奪節歲雎鸠隽脆距違寇攘口誦纍黍煉液臨去秋波流落縷子脍蟆更冒雨眉匠沒可奈何腼愧苗薅鳴雌謀阙木闆書牧業蔫食暖暖瓢壺破蕩破落汗期數人民團體萐甫稍勝一籌勝負首秋受托縮縮忝辱王親皖南事變無煙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