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土灶的意思、土灶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土灶的解释

在地上挖成的炉灶。 清 赵翼 《扈从途次杂咏·土灶》诗题自注:“掘地为灶。”《恨海》第四回:“东面墻脚下,打了一口土灶,树叶树枝,高粱秆子,铺满一地。”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土灶是汉语中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词汇,其释义可从以下角度展开:

一、基本定义

指用泥土、砖石等材料砌成的传统炊事设施,通常由灶台、灶膛(燃烧室)、烟道等构成,用于生火做饭、取暖。其核心特征在于材质(土、石)与功能(炊事)的结合。

二、字义解析

三、文化内涵

  1. 生活象征

    土灶是传统农耕社会家庭生活的核心,象征“家灶兴旺”,与家族延续紧密关联。民间有“祭灶神”习俗,认为灶神(灶王爷)掌管家庭福祉,形成独特的灶神信仰文化。

  2. 技艺载体

    砌筑土灶需掌握火候控制、通风设计等经验技术,是民间工匠智慧的体现。如“省柴灶”通过优化结构提升燃烧效率,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四、现代语境延伸

在当代使用中,“土灶”常与“乡土记忆”“生态生活”关联,例如:


权威参考来源: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016. P.1321.
  2. 许慎.《说文解字》. 中华书局, 1963. 卷十释“灶”.
  3. 钟敬文.《民俗学概论》.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9. P.215-218.
  4.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传统柴火灶营造技艺》. https://www.ihchina.cn/project_details/24378 (官方备案项目)
  5. 王沪宁.《中国村落文化》.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8. P.174-176.

网络扩展解释

土灶是中国传统农村常见的烹饪设施,具有实用和文化双重意义,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定义

土灶指用泥土、砖块等材料砌筑的炉灶,通常分为两种形式:

  1. 掘地式:直接在地上挖坑形成灶膛,多见于早期简易结构()。
  2. 砌筑式:用砖块或土坯垒成,多配有烟囱和多个灶眼,如江南地区常见的三口锅灶(大锅煮食、中锅做饭、小锅烧菜)()。

二、功能特点

  1. 烹饪:使用柴火加热铁锅,农村普遍认为土灶烧制的饭菜更香()。
  2. 取暖:北方土灶常与火炕连接,利用余热供暖()。
  3. 资源利用:燃烧后的草木灰可作为天然肥料()。

三、文化习俗

  1. 建造仪式:需择吉日、给泥瓦匠红包,分家时从旧灶取砖砌入新灶象征传承()。
  2. 情感象征:炊烟和灶台常被赋予“家”的意象()。

四、现状与争议

尽管现代燃气灶普及,但部分农村仍保留土灶,原因包括:

权威补充

根据高权威资料,土灶结构细节包括:

(注:如需查看具体文献案例或更多习俗细节,可参考、5、16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靶儿镜子白液八舍贝多叶书奔袭蔽芾不托阐敷尺寸千里杵搏石戴头识脸大教堂调印东阳发信飞英傅会格孽公单聒帐河女之章和谐红灯照怀乡胡戏贱才讥呵扃关攫鸟乐衎掠理炼形络绎不絶毛角马饩鸣鞞磨笄片刻颇采乞丢磕塔妾妇之道齐慄青白眼清虚洞府仁言色授魂与射狼仕路轼庐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韬符通气腿套顽才亡言问字渥汗沃美县针篆霞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