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揮軍隊。《梁書·韋叡傳》:“ 叡 乘素木輿,執白角如意,麾軍一日數合。” 北周 庾信 《周柱國大将軍纥幹弘神道碑》:“公以白羽麾軍,朱絲度水。” 元 韋居安 《梅磵詩話》卷中:“ 蕭舜凱 《讀<周勃傳>》詩雲:‘軍門一入仗天戈,便合麾軍作 漢 歌。’”
“麾軍”是一個漢語詞語,具體解釋如下:
“麾軍”由“麾”(指揮、引導)和“軍”(軍隊)組成,字面意為“指揮軍隊”,常指将領在戰場上引領大軍行動或作戰的場景。例如《梁書·韋叡傳》中提到:“叡乘素木輿,執白角如意,麾軍一日數合。”
“麾”本指古代指揮軍隊的旗幟,後引申為“發號施令”,因此“麾軍”不僅強調動作,還隱含權威性。近義詞如“指麾可定”(出自成語)也與此相關。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相關成語,可參考權威詞典或古籍文獻。
《麾軍》是一個詞彙,包含二個字:麾和軍。字面意義上,麾軍是指指揮軍隊的人,也可以用來形容帶領軍隊前進的領導者。
《麾軍》的第一個字是“麾”,包含了部首“鹿”和“毛”,其總共有18個筆畫。第二個字是“軍”,包含了部首“冖”和“軍”,總共有9個筆畫。
《麾軍》一詞的來源很久遠,源自于古代中國,可以追溯到戰國時期。在繁體字中,麾軍的寫法為「麾軍」。
在古代漢字中,麾的寫法稍有不同,常用的寫法是「嚖」或「噕」。軍的寫法則基本保持一緻,為「軍」。
1. 将軍帶領麾軍,勇往直前。
2. 他是一位善于麾軍的指揮官。
1. 麾下:指揮官領導的軍隊或部下。
2. 麾戰:指揮軍隊進行戰鬥。
3. 麾旗:指揮官用來标識軍隊位置和行動的旗幟。
近義詞:帥旗、統軍、指揮軍。
反義詞:逃兵、叛軍、敵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