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懊憹曲的意思、懊憹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懊憹曲的解釋

亦作“ 懊儂曲 ”。亦作“ 懊惱曲 ”。即《懊憹歌》《南齊書·王敬則傳》:“ 仲雄 於禦前鼓琴,作《懊儂曲》,歌曰:‘常歎負情儂,郎今果行許。’” 唐 溫庭筠 作有《懊惱曲》一首。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尤大鼻》:“女曰:‘《懊憹》之曲,《子夜》之聲,但堪囉嗊於一時,詎足喤聒於大雅?’”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懊憹曲是南朝樂府民歌中的一種曲調名,屬清商曲辭,其名源自江南吳地方言,意為“懊惱”“煩悶”。該曲調以抒發男女戀情中的愁苦、怅惘之情為核心主題,語言質樸率真,體現了南朝民歌的典型風格。以下從漢語詞典及文學角度詳釋其義:


一、詞義溯源與構成


二、文學内涵與情感表達

  1. 主題:哀婉纏綿的閨情

    曲辭多描寫女子因相思離别産生的愁緒,如“絲布澀難縫,令侬十指穿。黃牛細犢車,遊戲出孟津”等句,借日常物象隱喻愛而不得的苦悶。

  2. 語言風格:雙關隱語與方言特色

    善用諧音雙關(如“蓮”諧“憐”)、方言詞彙(如“侬”代指“我”),體現江南地域文化色彩,情感表達含蓄而濃烈。


三、文化影響與流變


權威參考文獻

  1. 《漢語大詞典》(第七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年,頁987。
  2. 郭茂倩《樂府詩集》(卷四十六),中華書局,2017年,頁665-668。
  3. 王運熙《樂府詩述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頁112-115。

網絡擴展解釋

懊憹曲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背景如下:

一、基本含義
指因心情煩躁、苦悶而難以入睡的狀态,常用來描述情緒低落或心緒不甯的情景。

二、字詞解析

三、曆史淵源與文學關聯

  1. 樂府詩别稱:該詞是樂府詩題《懊憹歌》的别稱,也寫作“懊侬曲”“懊惱曲”。
  2. 文學作品:
    • 《南齊書》記載,王敬則之子王仲雄曾于禦前彈唱此曲,歌詞暗含諷喻。
    • 唐代溫庭筠以此為題創作詩歌,清代和邦額也在《夜譚隨錄》中提及。

四、演變與用法
最初為東晉南朝吳地民歌,後逐漸演變為表達哀怨愁思的固定詩題。現代多用于形容複雜情緒,較少特指樂曲本身。

注:該詞發音為ào náo qǔ(注音:ㄠˋ ㄋㄠˊ ㄑㄩˇ),相關變體寫法可參考古籍或權威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巴避白霫雹子被具逼令遲夯跐住代奏墊本敦悫泛博罡氣格餌葛越苟延官族古帝詭惡诃譏化光黃神互讦昏湎蔣經國交鬭解救桀駿精神文明九十覺元鞠窮攬撮楞木遼東華表倫脊美器鳴吠客謀術難耐内度能不糱酒牛藿擒執瓊枝玉樹燃糠自照人生若寄日月合璧牲牽神弦施張儵敻推延外用蛙蛭危辱溫栗文雅霧霭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