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方木料。《清會典事例·工部二十·建造房屋二》:“間枋楞木,長厚俱與下層間坊楞木同。”
“楞木”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解釋,需結合具體使用場景判斷:
一、建築術語(常見含義) 指長方形的木料,常用于傳統建築結構,如明清時期木樓闆的承重支撐。其作用相當于現代建築中的木龍骨或擱栅,用于傳遞荷載至承重結構。該釋義源自《清會典事例·工部二十·建造房屋二》的記載:“間枋楞木,長厚俱與下層間坊楞木同。”
二、成語表達(較少見/可能存在混淆) 在個别語境中,“楞木”可能被用來形容人愚笨、遲鈍(如所述)。但需注意:此用法可能與“愣”(lèng)字混淆,例如“愣頭愣腦”等常見成語中的“愣”表示遲鈍,而“楞”本義與木材相關。
補充說明:
《楞木》是一個漢字詞語,其含義指的是木頭中的紋理清晰、纖維緊密。
《楞木》的拆分部首是木(木字旁,表示與木相關)。
《楞木》的筆畫數目是12畫。
《楞木》是由《辭源》所記載的,其起初出自佛教用語。在佛教經書中,人們常用"楞"字來形容佛經紙卷的質地結實、經文内容豐富,故稱之為"楞經"。後來便引申為紙的質地結實、紙張不易破損的意思。以"楞"字修飾"木"字,表示木材質地有力、結實。
《楞木》的繁體字為「楞木」。
在古代,漢字《楞木》通常采用「楞木」的寫法,其中的「楞」字和現代字體類似,而「木」字的形狀有所變化。
1. 他用楞木制作的家具結實耐用。
2. 這塊楞木紋理清晰,非常美觀。
楞木紋、楞木結構、楞木家具、楞木紙、楞木加工
木紋清晰、木紋清爽、木紋緊密
木質脆弱、木紋模糊、木紋松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