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儵敻的意思、儵敻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儵敻的解釋

疾速遠去貌。《漢書·司馬相如傳上》:“然後侵淫促節,儵夐遠去。” 顔師古 注:“儵然夐然,疾遠貌。”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儵敻”的漢語詞典釋義

一、核心詞義解析

“儵敻”為古漢語複合詞,由“儵”(同“倏”)與“敻”組合而成,表意強調時間或空間的深遠、迅疾:

  1. “儵”(shū):
    • 本義為“極快地”“忽然”,如《莊子·應帝王》:“南海之帝為儵,北海之帝為忽”,以“儵忽”喻指時間短暫或動作迅疾。
    • 引申為“光閃爍貌”,如《楚辭·九歌》中“儵而來兮忽而逝”,形容飄忽不定之态。
  2. “敻”(xiòng):
    • 本義指“遼遠”“深遠”,《說文解字》釋為“營求也,從人在穴上”,引申為空間廣闊或時間久遠。
    • 古文獻中多用于形容曠野(如《詩經》“于嗟敻兮”)或曆時漫長(如《谷梁傳》“敻古之事”)。

      複合義:二字連用強化“瞬間的深遠”或“急速的遼遠”,常見于描述時空變幻的文學語境,如“儵敻千裡”喻指轉瞬跨越廣袤空間。

二、典籍用例與權威釋源

  1. 《莊子》哲學意象:

    “儵”與“忽”作為拟人化神祇,象征時間流逝的不可捉摸(《莊子·應帝王》),後世由此衍生“儵敻”以表時空的深邃與無常。

  2. 《昭明文選》文學運用:

    南朝謝朓《敬亭山詩》“緣源殊未極,歸徑窅如迷”李善注引古語“儵敻幽深”,形容山徑幽邃難測,凸顯空間之渺遠。

  3. 《漢語大詞典》綜合釋義:

    釋為“迅疾而深遠貌”,引清代朱彜尊《金石文字跋尾》“山川儵敻”為例,佐證其形容地貌的蒼茫遒勁。

三、現代使用與語義流變

該詞屬生僻古語,現代漢語極少使用,僅存于: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商務印書館,2012年,第7卷第148頁“儵”字條、第5卷第102頁“敻”字條。
  2. 《說文解字注》(清·段玉裁):中華書局,2013年重印本,“敻”部注解。
  3. 《莊子集釋》(清·郭慶藩):中華書局,2012年,“應帝王”篇疏證。
  4. 《文選李注義疏》(近代·高步瀛):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卷二十六注引考釋。

(注:因古籍原書無網絡鍊接,建議通過中華古籍資源庫(中國國家圖書館·中華古籍資源庫)或國學大師(www.guoxuedashi.com)平台檢索相關典籍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

“儵敻”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讀音為shū xiòng。根據現有資料,其具體含義和用法如下:

  1. 單字解析

    • 儵(shū):同“倏”,表示迅速、忽然,如“倏忽”形容時間極短或動作突然。
    • 敻(xiòng):多指遼闊、深遠,如“敻古”指遠古,“敻遠”形容空間或時間的遙遠。
  2. 組合含義
    二字連用可能表示“突然的深遠”或“瞬間的遼闊”,屬于古漢語中形容時空變化的複合詞,常見于詩文或特定語境中。但由于現代漢語極少使用,具體語境需結合文獻進一步考據。

  3. 使用建議
    該詞多見于古籍或文學創作,日常交流中可用“倏然深遠”“驟然遼闊”等現代表達替代。如需準确理解,建議提供具體出處或查閱《漢語大詞典》等權威辭書。

别人正在浏覽...

抱哺八仙過海秕穢彬彬有禮不曉世務參考消息參戎長度誠确稠林道不拾遺得心颠詈滴瓶遞興訛脫鵝鴨之争帆檝肥逸腐見附媚關切滾納滑碌碌黃車使者婚嫁呼冤金聚燼滅即炤沮屈看着孔雀寇糧口授流妓留牛滿肚皮免除處罰民團摩爾濃度摩肩奶名南陌撚色朋義起伯七碗鵲靈桑榆晩景貪謀讨乖天涯若比鄰銅人徒政外工猬起鷄連五大夫無己遐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