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昏愦沉溺。 唐 顔師古 《隋遺錄》卷上:“帝昏湎滋深,往往為妖祟所惑。”
“昏湎”是一個由“昏”和“湎”組成的合成詞,其含義需結合兩字的字義理解:
1. 單字解析
2. 合成詞整體含義 “昏湎”通常指因過度沉迷于某事(如飲酒、享樂)而導緻精神恍惚、意識模糊的狀态,隱含因放縱而喪失清醒判斷力的貶義色彩。例如:“他昏湎于聲色犬馬,最終荒廢了事業。”
提示: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更常見的近義詞為“沉湎”或“沉迷”。若需更多古籍用例,可參考詞典類工具書。
昏湎(hūn míng)是一個形容詞,意指陷入深沉醉心、沉迷不醒的狀态。它由兩個偏旁部首組成,分别是日字旁和河字旁。日字旁是指與“日”有關的事物,象征明亮的光芒。河字旁則指與水或液體有關的事物。這兩個部首結合在一起,表示在明亮的光芒之下,被液體(喝酒)所淹沒,進入醉酒狀況的意思。
《昏湎》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文學作品。它最早出現在明代文學家施耐庵的小說《水浒傳》中。小說中有一段描述“酒色”的描寫:“沉湎酒色,标緻無禮。” 這裡的“沉湎”即指陷入沉迷于酒色之中。後來,人們将這種陷入沉迷的狀态稱為“昏湎”。這一詞彙逐漸成為書面語中描述人們沉迷于酒色、嗜好或病态的形容詞。
在繁體字中,昏湎字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代時期,漢字的寫法不斷演變。根據《康熙字典》所示,昏湎的古體字為“惛迸”或“昏扈”。這些古代字形在構造上更為複雜,與現代的簡化字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些關于昏湎的例句:
1. 他過去是一個勤奮的學生,但現在陷入了昏湎的境地。
2. 他昏湎于遊戲中,忽略了自己的家庭和朋友。
3. 警察勸他脫離昏湎的生活,重新投入社會。
一些與“昏湎”相關的詞語包括:
組詞:昏迷、湎樂、放蕩不羁、玩樂、縱欲
近義詞:沉迷、迷戀、陶醉、沉淪
反義詞:清醒、自律、節制、堅守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