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攬撮的意思、攬撮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攬撮的解釋

總攬。 清 俞正燮 《癸巳類稿·太一天一太一乘鬥論》:“ 黃帝 《金匱玉衡經》雲: 天一 貴神,位在中宮,據琁機,把玉衡,統禦四方,攬撮陰陽,手握繩墨,位正魁岡。”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攬撮是漢語中一個較為古雅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包攬、總括或聚合事物。以下從詞典角度詳細解析其釋義與用法:


一、字義分解與基本釋義

  1. 攬(攬)

    本義為“執持、把持”,引申為“招引、包辦”。如《說文解字》釋:“攬,撮持也。”

  2. 本義為“用手指抓取少量物體”,後擴展為“聚合、摘取”。如《廣雅·釋诂》注:“撮,聚也。”

  3. 複合義

    “攬撮”結合二者,強調主動包攬事務或聚合分散的人、物,含“總攬全局”“集于一處”之意。例如:

    “攬撮衆務,悉歸掌握。”(《漢語大詞典》第7卷,第109頁)


二、引申用法與語境

  1. 管理事務

    指全面負責、統管多項事務。如明代文獻《萬曆野獲編》載:“其人能攬撮機務,吏治肅然。”

  2. 聚集資源或人才

    表聚攏分散資源或人力。清代筆記《嘯亭雜錄》雲:“善攬撮豪傑,故麾下多奇士。”

  3. 文學修辭

    在詩詞中表“收束意境”。如宋代詞人用“攬撮煙霞入句”形容凝練自然之景于筆墨。


三、權威典籍例證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7)

    定義:“攬撮,包攬;總聚。”引《朱子語類》:“凡事須是自家攬撮得,方無疏漏。”

  2. 《辭源》(商務印書館,2015修訂版)

    釋為“總持其事”,引《後漢書·馬援傳》注:“援攬撮時政,多所建明。”

  3. 古代注疏

    漢代鄭玄注《周禮》時以“攬撮”釋“總百事”,強調其統轄職能。


四、現代使用與辨析

現代漢語中,“攬撮”因書面性強而較少使用,多被“總攬”“統籌”替代。需注意其與近義詞差異:

古籍來源參考:

  1. 《漢語大詞典》第7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7年。
  2. 《辭源》(修訂本),商務印書館,2015年。
  3. 《朱子語類》卷十二,中華書局,1986年點校本。
  4. 《後漢書·馬援傳》注,中華書局,1965年校點本。

網絡擴展解釋

“攬撮”是一個漢語複合詞,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1. 字義分解

2. 整體詞義 “攬撮”在古籍中意為總攬、統籌管理,強調對多方事務或力量的集中掌控。例如清代俞正燮《癸巳類稿》提到“攬撮陰陽”,描述對天地陰陽之力的統禦。

3. 使用場景 該詞屬于古漢語用法,現代較少見,多用于文獻或特定語境中表達全面掌控的概念。例如:“他獨攬大權,攬撮公司所有事務。”

提示: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出處,可參考《癸巳類稿》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覽...

百執班瞵簿書餐風宿草辰駕吃回扣樗朽處逸蔥靈大噱倒海翻江鼎槐東武吟行遁世絶俗鰪鳉腹議宮阃鈎探國脈國葬豪雨鶴骨龍筋橫扯夥家金槌擊鐵戟衣隽拔距黍痾瘵老花鏡缧缧龍裳露掌履約賣傲曼聲夢景門幕秘吝哞哞陪席烹割遷留瓊版曲躬色鬼申訴市櫎矢镞手脖子率然死角特支通括托質鄉遂綫毯下首颉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