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地球進入太陽與月球之間或月球進入地球與太陽之間所發生的現象。“日月合璧”在朔發生日食,在望發生月食。《漢書·律曆志上》:“宦者 淳于陵渠 復覆《太初曆》晦朔弦望,皆最密,日月如合璧,五星如連珠。” 顔師古 注引 孟康 曰:“謂 太初 上元甲子夜半朔旦冬至時,七曜皆會聚鬥、牽牛分度,夜盡如合璧連珠也。”《新唐書·曆志三上》:“ 淳風 以為 太初 元年得本星度,日月合璧,俱起建星。” 清 錢泳 《履園叢話·祥異·日月合璧五星連珠》:“ 乾隆 二十五年八月,欽天監奏稱;明年元日午時,日月合璧,五星連珠。” 清 薛福成 《庸盦筆記·史料一·鹹豐季年三奸伏誅》:“八月朔旦,日月合璧,五星連珠,登極之日,久陰忽霽,八表鏡清。於是權奸既去,新政如旭日初升,羣賢并進。内外協力,宏濟艱難,遂啟中興之治。”
“日月合璧”是一個源自古代的天文與文學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指地球進入太陽與月球之間,或月球進入地球與太陽之間的天文現象。具體表現為:
現代天文學中,這一現象對應日食與月食的形成原理:
古人視其為祥瑞征兆,常與“五星連珠”并列,象征國運昌隆或重大吉兆。例如乾隆年間欽天監曾以“日月合璧”預示盛世。
“日月合璧”融合了古代天文觀測與祥瑞文化,現代則更側重其科學本質。需注意,日食與月食的實際發生頻率高于古人認知,因天文測算技術進步使觀測更精準。
《日月合璧》是一個成語,意為太陽和月亮同時出現在同一個地方。用來形容極為罕見和不可思議的事物。
《日月合璧》的三個字分别由“日”、“月”和“合”組成。
“日”的部首是“日”,總筆畫數為4。
“月”的部首是“⺝”,總筆畫數為4。
“合”的部首是“口”,總筆畫數為6。
《日月合璧》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史記·秦始皇本紀》中:“日月合璧,星辰失序。”
繁體字的寫法為“日月合璧”。
在古時候,成語《日月合璧》的漢字寫法有所不同。例如,它也可以寫作“日月同輝”。
1. 這次演唱會的陣容太強大了,可以說是日月合璧的組合。
2. 那幅畫配以細膩的色彩,日月合璧般的美妙景象讓人陶醉。
沒有與《日月合璧》相關的組詞。
沒有特定的與《日月合璧》意思相近的成語。
沒有特定的與《日月合璧》意思相反的成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