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以先世有功之官名為族姓,如 司馬氏 、 司空氏 、 司徒氏 之類。《左傳·隱公八年》:“官有世功,則有官族。邑亦如之。” 杜預 注:“謂取其舊官舊邑之稱以為族,皆禀之時君。”
(2).官宦世家。《晉書·索靖傳》:“ 索靖 字 幼安 , 敦煌 人也。累世官族,父 湛 , 北地 太守。” 唐 元稹 《夏陽縣令陸翰妻河南元氏墓志銘》:“我外祖 睦陽 鄭公 ,諱 濟 ,官族甲天下。”
"官族"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兩層核心含義:
一、以官職命名的族姓
源于《左傳·隱公八年》"官有世功,則有官族"的記載。指古代因祖先擔任特定官職且功績顯赫,後代以該官職名作為姓氏。例如:
二、世代為官的家族
指通過世襲或家族聯姻形成的社會特權階層,如《晉書·索靖傳》記載的敦煌索氏家族"累世官族"現象。這類家族特點包括:
補充說明
該詞在曆史文獻中常與"世族""士族"等概念交叉使用,但更強調官職傳承特征。現代漢語中多用于曆史研究領域,指代古代官僚家族體系。
官族,是指由官吏出身、聚居一區的血緣親屬群體。
官族的拆分部首是宀(mián),筆畫數為12。
《官族》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最早出現在《史記》中,形容公卿大臣、宦官等官僚集團中有血緣關系的人群。
《官族》在繁體中的寫法為「官族」。
古時候《官族》的寫法可以追溯到《說文解字》,寫作「官」和「族」分别含有不同的形狀和意思,表示有地位的人群聚集。
1. 這個官族的人往往掌握着政治和經濟的大權。
2. 王朝的衰落也與官族的腐敗有很大關系。
官場、貴族、官僚、家族
家族、望族、宗族
平民、庶民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