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桀俊 ”。
“桀駿”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多個來源綜合分析如下:
“桀駿”是“桀俊”的異體寫法,指才能出衆的人。例如《淮南子·人間訓》中提到越人“相置桀駿以為将”,即推舉才能卓越者為将領。
總結來看,“桀駿”是古代對傑出人才的雅稱,強調才智或能力上的卓越性,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褒義色彩。
《桀駿》是一個常見的成語,意思是指馬兒拿不住嘴,喜歡猖狂奔跑,比喻人行為放肆不受拘束。
《桀駿》由兩個漢字組成,其中“桀”的部首是“木”,“駿”的部首是“馬”。根據《康熙字典》,字典中将“木”的筆畫數歸類為4畫,将“馬”的筆畫數歸類為9畫。
《桀駿》一詞來源于《史記·伯夷列傳》中的文字記載。該文記載了伯夷饑餓難耐,即使有餓狼出現在眼前也不敢搶食。後來,伯夷聞言畏罪自殺,出于對其好友伊尹的深厚友情,伊尹發誓“今也棄淫佚,去四廢之地,與桀類其好哉!”。這裡的“去四廢之地,與桀類其好”就是指伊尹以背棄安逸生活,選擇與暴君桀進行友好交往,但是自己會保持節操和善良的道德底線。後來,“與桀類其好”被引申為人行為放肆不受拘束的意思。
《桀駿》的繁體字為《桀駿》。
在古代,桀的字形為“角”加“又”,駿的字形為“馬”加“筠”。
他一直以來都是一個桀駿不馴的人,無法被約束。
桀駿放肆、桀駿不羁、桀駿無敵
狂放不羁、縱欲放肆、任性妄為
守規矩、謹慎守法、規矩的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