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宣布教令。铎,古樂器。形如大鈴。宣布教令時,用以警衆者。 明 許譽卿 《仰遵聖谕等事疏》:“竊慮皇上本以懸鞀設鐸之盛心,而令臣下或有箝口結舌之隱慮,故敢昧死上聞。” 清 盧文弨 《散館責難賦》:“置鞀設鐸,覩五聲之在懸;明目達聰,喜四門之鹹闢。”
"設铎"是一個相對生僻的漢語詞彙,主要出現在古代文獻中,現代漢語使用頻率較低。其含義需結合古代文化制度理解,具體可釋義如下:
一、 基本含義:
本義: 指設置或搖響木铎(一種大鈴)。
引申義: 指施行教化或宣揚政令。
二、 具體應用與典故:
指代官職或職責: 有時“設铎”用來指代擔任教職或負責教化宣講的官員。例如,古代掌管文教的官員或學官,其職責即包含“振木铎”以施教。
巡行施教: 指官員或使者巡行各地,搖铎召集民衆進行教化宣講。
“設铎”的核心含義源于古代搖響木铎以宣布政令、施行教化的制度。其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
因其為古語詞,現代使用多見于曆史、文學研究或引用典故時。理解其意需聯繫古代的政治文化背景。
“設铎”是一個具有曆史色彩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指古代宣布政令或教化時使用铎(一種大鈴狀樂器)警示衆人。铎作為禮器,常在重要場合傳遞權威指令。例如明代許譽卿在奏疏中提及“懸鞀設鐸之盛心”,即體現朝廷廣開言路的政治理想。
在成語“懸鞀設铎”(xuán táo shè duó)中,該詞引申為納谏之舉。古代通過在官署懸挂撥浪鼓(鞀)和設置大鈴(铎),象征君主聽取民意的政治傳統。清代陳熾《議院》中,将此制與西方議會制度類比,體現古代中國的政治智慧。
提到該詞有“物品擺放整齊”的引申義,但此釋義在其他權威典籍中未見佐證,可能為個别語境下的特殊用法,建議結合具體文獻謹慎使用。
注:铎的形制演變可追溯至商周時期,青銅材質居多,既是樂器也是禮器,在《周禮》中明确記載其用于軍事與政令傳達。
把釣百殘百省崩隤冰魂素魄蔡锷采桑參市廠獄禅師尺墨辭格爨煙帶口大聖镫王發面點心槁項黧馘溝封狗續貂尾顧避豪賢黑不溜秋萑蔰檢節郊赉借如經業霁澤捐商匡衡鑿壁礦穴枯笑冷金牋廉質鄰村駱賓王馬複令駡言梅香瞑視木雁男大當婚娘舅屏藩器鑒輕財敬士三家巷順動帖墨鐵圍山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頑飈吳幹霞骨祥習閑見閑雜兒曉會小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