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鐵圍山的意思、鐵圍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鐵圍山的解釋

(1).佛教語。佛教認為 南贍部洲 等四大部洲之外,有 鐵圍山 ,周匝如輪,故名。 前蜀 貫休 《還舉人歌行卷》詩:“厚於 鐵圍山 上鐵,薄於 雙成 仙體纈。” 宋 陳善 《扪虱新話·司馬遷班固言出昆侖》:“佛書説有四天下……此四天下之外,乃有 大鐵圍山 、 小鐵圍山 圍焉,是謂一世界。”參閱《法苑珠林》卷四。

(2).地名。又稱 鐵城 。故城在今 廣西壯族自治區 東南 玉林市 南。《元一統志·湖廣·郁林州山川》:“ 鐵圍山 在 興業縣 南五裡…… 蔡絛 以坐父 京 累,貶 白州 ,嘗遊息於此,作《鐵圍山叢談》。”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鐵圍山的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綜合解析:

一、佛教宇宙觀中的地理概念

  1. 結構定位
    鐵圍山是佛教世界觀中圍繞須彌山的最外層屏障,由鐵構成,周匝如輪。根據經典描述,須彌山為中心,外圍有七重金山與八重鹹海,最外側的第八鹹海(堿海)被鐵圍山環繞,形成一個小世界。

  2. 空間尺度
    《立世阿毗昙論》記載,鐵圍山深入水下312.5由旬,水上高度相同,總周長約36億由旬,構成世界的物理邊界。

二、現實地理與曆史記載

  1. 廣西玉林地名
    鐵圍山又稱鐵城,故城位于今廣西玉林市南,宋代蔡絛貶居此地時曾著《鐵圍山叢談》,記錄嶺南風物。

三、佛教哲學與文學象征

  1. 心性隱喻
    鐵圍山被引申為“内心固執”的象征,如冰冷堅硬的鐵山困住修行者,需破除執念方能解脫。

  2. 文學意象
    唐代貫休詩句“厚於鐵圍山上鐵”以鐵圍山比喻堅固,清代陳毅詩中“四破鐵圍”則借指軍事包圍。


注:以上内容綜合佛教經典、曆史地理及文學解讀,完整文獻可參考漢典(-3)、佛學論著及地方志。

網絡擴展解釋二

鐵圍山

鐵圍山(tiě wéi shān)是一個成語,由三個漢字組成,包括鐵、圍、山。下面分别介紹這些字的拆分部首和筆畫數:

1. 鐵:拆分部首為金,筆畫數為5。

2. 圍:拆分部首為囗,筆畫數為7。

3. 山:拆分部首為山,筆畫數為3。

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典故。它最早出現在南朝宋柳宗元的《鐵圍山頌》,後來逐漸成為常用詞彙。

在繁體字中,鐵圍山的寫法保持不變。

古時候漢字寫法與現代寫法有一些區别:

1. 鐵:古代寫法為“鐵”,在金部下加上鐵字部,形狀稍有差異。

2. 圍:古代寫法與現代寫法相同。

3. 山:古代寫法為“山”字左右結構更加對稱,形狀稍微有些不同。

以下是一些使用鐵圍山的例句:

1. 這個問題就像鐵圍山一樣,讓人難以逾越。

2. 這場比賽對他來說就像鐵圍山一樣,充滿了挑戰。

3. 在困境面前,我們要像鐵圍山一樣堅定不移。

組詞:鐵杆、圍城、山洪。

近義詞:泰山壓頂、山重水複。

反義詞:煙消雲散、一石破千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