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駱賓王的意思、駱賓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駱賓王的解釋

[Luo Binwang] (約626—約684),婺州義烏(現在屬浙江省)人,曾任臨海丞。後隨任徐敬業起兵反對武則天,兵敗後下落不明。與王勃、盧照鄰、楊炯齊名,譽為“初唐四傑”。有《駱賓王文集》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駱賓王(約619—687年),唐代著名文學家,"初唐四傑"之一。其名號可從漢語構詞角度作如下解析:

一、姓氏溯源 "駱"為古代車駕制度中的馬官稱謂,《說文解字》釋為"馬白色黑鬣尾也",後演化為姓氏。據《元和姓纂》記載,駱姓源于姜姓齊國大夫之後,以官職為氏。

二、名號釋義

  1. "賓王"取自《周易·觀卦》:"觀國之光,利用賓于王",意為輔佐君王之賢士,此名寄托着家族對其仕途發展的期許。
  2. 字"觀光"與名相呼應,直接援引《周易》"觀國之光"的典故,體現唐代士人"名以正體,字以表德"的命名傳統。

三、文學定位 作為初唐詩歌革新的代表人物,其作品《詠鵝》《在獄詠蟬》等被收錄于《全唐詩》,七言歌行《帝京篇》開創"當時以為絕唱"的文體新風。《中國文學史》評其"骈文精工典麗,詩作氣勢雄健"。

四、曆史評價 《舊唐書·文苑傳》載其"善屬文,尤妙于五言詩",與王勃、楊炯、盧照鄰并稱"四傑"。其《代李敬業傳檄天下文》被《古文觀止》收錄為檄文典範。

參考資料: 漢典網《說文解字注》 林寶《元和姓纂》卷十 國學網《周易·觀卦》 中華書局《周易譯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全唐詩》卷七十九 計有功《唐詩紀事》卷七 袁行霈主編《中國文學史》第二卷 中華書局點校本《舊唐書》卷一九〇 吳楚材《古文觀止》卷七

網絡擴展解釋

駱賓王是唐代著名詩人,其詞義解釋需從曆史人物和文學成就兩方面理解:

一、人物身份 駱賓王(約619/626-約684/687),字觀光,婺州義烏(今浙江義烏)人,與王勃、楊炯、盧照鄰并稱「初唐四傑」。其名字源自《易經》「觀國之光,利用賓于王」。

二、生平軌迹

  1. 早年以神童著稱,七歲作《詠鵝》傳世
  2. 曾任臨海丞等職,後隨徐敬業起兵反武則天,撰寫著名的《為徐敬業讨武曌檄》
  3. 兵敗後下落成謎,有被殺、隱居、為僧等多種說法

三、文學成就 • 現存詩作141首,在四傑中數量最多 • 擅長七言歌行,《帝京篇》被譽為「絕唱」 • 骈文造詣深厚,代表作《代李敬業傳檄天下文》被武則天贊歎「宰相安得失此人」

注:關于生卒年存在不同記載,主要說法有:

别人正在浏覽...

哀王孫哀烏郎傲戲白籍辨認泌陽蟬飲撐犁孤塗陳情表馳蹤蟲沙骀驽答款蕩子掇臀捧屁耳語諷職奮裾高氣構哄搆結孤寡不谷故君孤斟豪銳虹蜺閣滑不溜狟豬剪殪膠輵假似衿鞶計校客幫窺恣斂局了不龍質騾軍鳴笛糱麴怯怯僑僑輕艑頃日攘步實濟獸錦殊稱铄金私拷雖故同邑頑皮痿損微言大義無生忍鄉會象刻相勝閑深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