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檢節的意思、檢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檢節的解釋

檢點節制。《後漢書·郅恽傳》:“時 冀部 屬郡多封諸王,賓客放縱,類不檢節, 壽 案察之,無所容貸。”《北齊書·高乾傳》:“ 季式 豪率好酒,又恃舉家勳功,不拘檢節。”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檢節”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jiǎn jié,其核心含義是檢點節制,指在行為或言語上約束自己,保持適度的規範。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行為約束
    指對個人言行、舉止的自我規範和克制,避免放縱或失禮。例如《後漢書》中提到賓客行為“不檢節”,即指缺乏約束。
  2. 道德自律
    部分解釋(如)擴展為保持廉正正直的品德,強調堅守原則和道德底線。

二、曆史文獻中的用法


三、延伸解析


四、注意事項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代漢語詞典》等權威辭書。

網絡擴展解釋二

檢節

檢節是一個漢字詞,意思是指對人的品行、言行等進行檢查、審視,并以此來揭示出人的真正品質。

拆分部首和筆畫

檢節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和“”,扌是手部的意思,佥是一個漢字,音讀qiān,在現代漢字中表示統計、計算的意義。

根據字形結構,檢節一詞的總筆畫數為9畫,其中扌部為3畫,佥部為6畫。

來源

檢節一詞最早出現于古代儒家經典《禮記·曲禮上》中,具有對人的品行操守進行評判的意義。後來逐漸發展演變成為一個獨立的詞語。

繁體

檢節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檢節」,與簡體字相比,少了一橫筆畫。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檢節這個詞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其中,“佥”字在古代的寫法是“僉”,彎曲的樹木在字形中象征着樹洞,表示檢查、觀測之意;“節”字在古代的寫法是“刂舌勾”,刂代表刀,舌勾表示準确、詳細,因此整體的字形表達了對細節進行檢查并作出準确判斷的含義。

例句

1. 他的品行舉止經常被人檢節。

2. 我們要時刻自我檢節,提高自己的品質。

組詞

1. 檢視:檢查、審視的意義。

2. 節制:控制、約束的意義。

3. 檢點:審查、核對的意義。

近義詞

審查、審視、察覺

反義詞

疏忽、放縱、縱容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