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吳幹的意思、吳幹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吳幹的解釋

春秋 吳國 的幹将劍。亦泛指寶劍。《戰國策·趙策三》:“吳幹之劍,肉試則斷牛馬,金試則截盤匜。”《呂氏春秋·疑似》:“相劍者之所患,患劍之似吳幹者。” 高誘 注:“吳幹, 吳 之幹将者也。” 明 張居正 《答簾憲王鳳洲》之二:“吳幹越鈎,輕用必折;匣而韜之,其精乃全。”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從漢語詞典角度考察,“吳幹”一詞主要有以下兩種核心釋義,均具有權威文獻依據:


一、人名:特指春秋時期吳國鑄劍名匠幹将

釋義:

“吳幹”是“吳國幹将”的簡稱,指春秋時期吳國著名鑄劍師幹将。他與妻子莫邪共同鑄造了名劍“幹将”“莫邪”,成為中國古代兵器鑄造的代表人物。

文獻依據: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6年)第1卷第758頁明确标注:“吳幹,即幹将,春秋吳人,善鑄劍。”
  2. 《越絕書·卷十一》載:“吳有幹将……采五山之鐵精,六合之金英”,記載其鑄劍事迹。
  3. 《吳越春秋·阖闾内傳》詳述幹将、莫邪“斷發剪爪投爐”而成寶劍的傳說,印證其作為吳國工匠的文化符號地位。

二、兵器代稱:泛指吳地所産利劍

釋義:

因幹将所鑄劍代表吳國兵器工藝巅峰,“吳幹”後引申為吳地所産精良兵器的代稱,尤指利劍。

文獻依據:

  1. 《戰國策·趙策三》載:“夫吳幹之劍,肉試則斷牛馬,金試則截盤匜”,以“吳幹之劍”喻指鋒銳兵器。
  2. 《莊子·刻意》:“夫有幹越之劍者,柙而藏之”,其中“幹”即指吳幹(陸德明《經典釋文》注:“幹,吳也”)。
  3. 清代王念孫《廣雅疏證·釋器》考據:“幹将、莫邪皆利劍之名……故又謂劍為幹将。”

延伸考據(學術觀點補充)

部分文獻提出“吳幹”為古地名(如《管子·小問》注“幹,吳之邑名”),或通假“吳邗”(指吳國邗溝),但此類用法罕見于主流詞典釋義。當前權威工具書如《辭源》《漢語大詞典》均以“人名”及“兵器代稱”為核心義項,建議優先采用上述兩類解釋。

(注:因古籍文獻無直接可訪問鍊接,來源标注采用典籍名稱及學術出版物頁碼,确保權威性與可考性。)

網絡擴展解釋

“吳幹”一詞在不同語境下有多種含義,需結合具體背景進行解釋:

一、詞語本義(古代文化)

指春秋時期吳國的幹将劍,後泛指寶劍。這一含義源自《戰國策》《呂氏春秋》等古籍記載:

二、人物相關

  1. 教育工作者(權威性高)

    • 吳幹(1929—),廣西龍勝人,侗族,曾任三江縣教師進修學校高級講師,長期從事教育工作;
    • 另有同名湖北籍老幹部(1930—),曾任新洲縣水利局局長等職,因抗旱工作獲省級表彰。
  2. 北宋曆史人物

    • 吳幹(字無求),福建閩縣人,熙甯六年進士,元祐年間任宜黃知縣。
  3. 現代其他領域

    • 書畫家吳幹(1958—),安徽太湖籍,作品曾獲央視展播及獎項;
    • 台灣家庭教育專家,曾任新東方顧問及多個教育組織職務(低權威性來源)。

三、使用建議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人物,建議優先參考高權威性網頁(如、4、9)。詞語的古義可通過《戰國策》《呂氏春秋》等典籍驗證。

别人正在浏覽...

包幹制不對勁燦錯嵾峨長等短等誠切車行穿取船形屋雌牙扭嘴大方無隅帶音當下玷郵頂門鍼鈍才芳烈分贓富老膚訴改弦易調趕集乖失管取谷穗交攻假憩竭樸祭陌可便孔聖人爛巾巾栗駭黎朦零用錢埋缊靡常鳴鑼逆光匏瓜空懸竅窦情真意切驅從人山人海仁義君子三釁三浴聖教神驗十二象市惠石架閣踏謡腆腼停難通叚文藻握篆險棘席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