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因養馬而免去徭役、賦稅的政令。《漢書·西域傳下·渠犁》:“務在禁苛暴,止擅賦,力本農,修馬復令以補缺。” 顔師古 注:“馬復,因養馬以免徭賦也。”
“馬複令”是西漢時期的一項重要政令,其核心内容是通過免除徭役和賦稅來鼓勵民間養馬,以增強軍事力量。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馬複令是西漢文帝時期由禦史大夫晁錯提出的政策。字面含義為“因養馬而免除(復)賦稅的法令”,具體指百姓通過養馬可減免徭役和賦稅。
《漢書·西域傳》提到漢宣帝時期曾“修馬復令以補缺”,顔師古注釋為“因養馬以免徭賦”,說明該政策在西漢長期沿用。
部分現代資料(如)将其引申為成語,表示“行動迅速高效”,但此用法缺乏權威曆史依據,建議以原始政令含義為準。
如需進一步了解政策細節或晁錯的其他改革,可查閱《漢書》或漢代經濟史相關研究。
《馬複令》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為“馬蹄合拍的聲音”。
《馬複令》由“馬”和“複”兩個部首組成。
“馬”部首的意思是馬,為農業部首,馬的相關字有“騎”、“馳”等。
“複”部首的意思是重新,為人物部首,與翻譯、複制等相關。
《馬複令》的拼音為mǎ fù lìng。
《馬複令》的筆畫數為8畫。
《馬複令》最早來源于《詩經·秦風·無衣》,是古代的一個描述馬奔跑的聲音的詞語。
《馬複令》的繁體字為「馬復令」。
古代漢字寫法有所變化,其古時候的寫法為「馬復令」。
他們騎着馬飛馳而過,馬複令回蕩在山谷間。
馬蹄、馬躍、令人、複古、復活
馬蹄聲、馬蹄聲響、馬蹄聲音
靜寂、無聲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