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器識。《世說新語·德行》“ 謝奕 作 剡 令” 劉孝标 注引《中興書》:“ 奕 少有器鑒,辟太尉掾, 剡 令,累遷 豫州 刺史。”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傳·義6*解·竺道生》:“年至具戒,器鑒日深,性度機警,神氣清穆。”參見“ 器識 ”。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器鑒漢語 快速查詢。
“器鑒”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qì jiàn,其核心含義與“器識”相關,指人的見識、鑒别能力以及判斷事物的眼光。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辨别能力
指能夠辨别事物好壞、真僞的眼光和能力。其中“器”代表鑒别的标準和能力,“鑒”表示辨别、識别,合起來強調判斷的準确性和客觀性。
器識的延伸
在古籍中,“器鑒”常與“器識”互通,指人的氣度、見識和内在修養。例如南朝《高僧傳》提到竺道生“器鑒日深”,即形容其見識與智慧逐漸深厚。
古籍引用
現代用法
多用于形容人在複雜情境中展現的深刻洞察力,常見于文學或評價性語境中。
“器鑒”既包含對事物本質的辨别能力,也涵蓋個人的修養與格局。其用法在古今文獻中均有體現,尤其在評價人物時,常用來強調綜合性的見識與判斷力。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可參考《世說新語》或《高僧傳》相關章節。
《器鑒》是一個漢語詞彙,它的意思是指通過觀察和鑒定物品的形狀、結構和特點,來判斷它們的用途、性能和品質。
《器鑒》這個詞的部首是“鉢”,共有17個筆畫。
《器鑒》一詞最早出現在《諺軻》一書中,是中國古代一本重要的古漢語詞典。在古代中國,人們重視物品的種類、品質和價值,因此需要一種方法來鑒别物品的好壞。于是,逐漸形成了“器鑒”這個詞彙。
《器鑒》的繁體字是「器鑑」。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器鑒》在古代常用的寫法是「器觀」。這種寫法中,「觀」代表觀察和鑒别。
1. 他通過對這件古董進行器鑒,确認它的價值超過了一百萬。
2. 作為一位藝術品鑒賞家,他擅長器鑒,能夠準确地評價每件作品的價值。
器物、鑒别、鑒定、瓷器鑒賞、鐘表鑒定。
辨别、判别、識别、辨認。
混淆、模糊、掩蓋、誤判。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