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gures of speech] 修辭方式之一。亦稱“修辭格”
(1).詩文的格調或風格。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好知己惡及第》:“﹝ 鄭隱 ﹞少為律賦,辭格固尋常。” 宋 蘇轼 《東坡志林》卷一:“近見 曾子固 編《李太白集》後,謂頗獲遺亡。而有《贈懷素草書歌》,并《笑矣乎》數首,皆 貫休 、 齊己 辭格。”
(2).修辭學術語。指積極修辭的各種修辭格式。 陳望道 《修辭學發凡》第五篇二:“辭格以前頗有種種的分類。” 黃民裕 《<辭格彙編>前言》:“漢語在長期的使用和發展中,逐步形成了一些‘講究美妙,講究技巧’的比較固定的修辭格式,這就是修辭學中‘積極修辭’的各種修辭格,簡稱辭格。”
辭格是修辭學中的重要概念,指通過特定的語言表達形式增強表達效果的修辭方式。以下是詳細解析:
基本定義
辭格又稱“修辭格”,指在語言運用中突破常規語法,通過修飾、調整語句結構等方式提升表達效果的技巧。例如唐钺在《修辭格》中強調,辭格是為“增大或确定詞句效力”而采用的變格語法。
核心特點
根據研究,漢語辭格主要分為以下幾類(部分示例):
辭格廣泛應用于文學創作、日常交流等領域:
如需更完整的辭格分類,可參考語言學專著或權威修辭學資料。
辭格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辭章的曲折而精細的含義”。它指的是文章或詩詞中的辭藻和格調。
辭格的拆分部首是辛字旁,拼音為“luán”,總筆畫數為12畫。
辭格這個詞源于古代文人對于辭章文辭的追求,追求精細和曲折,力求言辭之間的美感和獨特性。
辭格的繁體字為辤格。
在古代,辭格的寫法并沒有明确的規定,可以根據個人喜好和創作需要進行靈活運用。
1. 他的詩歌充滿了華麗而精妙的辭格,讓人陶醉其中。
2. 這篇文章的辭格優美動人,令人難以忘懷。
1. 反複辭格:指文章中使用了重複的辭藻和句式。
2. 修辭格言:指以修辭手法來陳述言辭。
3. 白話文辭格:指運用白話文方式表達的辭章。
辭章、辭藻、文采、修辭、格調
平淡、貧乏、庸俗、粗糙、普通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