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捐商的意思、捐商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捐商的解釋

舊時承包捐稅的商人。 歐陽予倩 《同住的三家人》:“我又沒本事去作地棍,巴結官府;又沒有法子去作捐商,盤剝細民。”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捐商"是一個具有特定曆史背景的詞彙,主要通行于清代,其核心含義指通過向朝廷捐納錢財或物資而獲得官職或功名頭銜的商人。它反映了清代捐納制度(又稱捐輸、捐例)下的一種特殊社會現象。以下是詳細解釋:

  1. 詞義構成與核心定義

    • 捐: 本義為舍棄、獻出。在清代特定的政治語境下,“捐”特指向國家(朝廷)捐獻錢財或實物(如糧食、馬匹等),以換取某種資格或待遇,即“捐納”。
    • 商: 指從事商業活動的人,即商人。
    • 捐商: 合起來就是指那些通過捐納途徑獲得官職、功名(如監生、貢生等)或某種特權身份的商人。他們本質上是商人,但其身份因捐納行為而發生了改變或疊加了官方色彩。
  2. 曆史背景與制度根源

    • 捐商的出現與清代實行的捐納制度密切相關。該制度是清政府為解決財政困難(如軍需、河工、赈災等)而允許民間(主要是富戶、商人)通過向國家捐輸銀兩或物資,來獲取官職、功名或提升現有官職品級的一種特殊選官或身份授予途徑。
    • 這一制度雖在特定時期起到補充國庫的作用,但也導緻了官員隊伍素質下降和吏治腐敗。商人階層憑借雄厚的財力,成為參與捐納的主力之一,由此産生了“捐商”群體。他們通過捐納跻身士紳階層,獲得社會地位和政治庇護,有利于其商業活動。
  3. 社會角色與評價

    • 捐商是清代社會階層流動(主要是上行流動)的一個特殊渠道的産物。他們模糊了傳統“士農工商”四民等級中“商”與“士”的界限。
    • 在官方記載和士大夫輿論中,捐商常帶有貶義色彩。批評者認為他們花錢買官,缺乏真才實學和儒家道德修養,是導緻吏治敗壞的重要因素之一。他們的存在被視為對科舉正途出身的官員和士子的沖擊。
    • 然而,從社會經濟角度看,捐商現象也反映了商人階層經濟實力的增長及其尋求政治地位和社會認同的努力。
  4. 與現代漢語的關系

    • “捐商”是一個曆史詞彙,在現代漢語日常使用中已基本消失。它主要出現在研究清代曆史、經濟史、社會史或制度史的學術著作和文獻中。
    • 理解該詞需結合清代特定的捐納制度和當時的社會結構背景。

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捐商”是一個曆史詞彙,主要用于描述舊時社會中承包捐稅事務的特定商人群體。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捐商指舊時通過承包政府捐稅項目來謀利的商人。這類商人通常與官府合作,負責特定稅種的征收或承包,從中獲取經濟利益。

  2. 社會背景與角色

    • 在傳統社會中,政府常将稅收項目承包給商人,捐商通過繳納固定金額給官府後,自行向民衆征收更多稅款以賺取差價。
    • 歐陽予倩在戲劇《同住的三家人》中批判其“盤剝細民”,反映這類商人的負面形象。
  3. 詞義分解

    • 捐:既有“舍棄”之意(如捐軀),也指稅收種類(如房捐、車捐)。
    • 商:此處指經營行為的商人,而非現代廣義的商業。
  4. 現代適用性
    該詞屬于曆史用語,現代稅收制度中已無此類角色,主要用于文學或曆史研究場景。

補充說明:由于搜索結果權威性普遍較低,建議結合《中國近代經濟史》等專業文獻進一步考證。

别人正在浏覽...

谙行榜妾襃後參伐城隅丑剌剌調燮督察二地主赙赗負虧诰敕房桄桔關樓海之歌罕言寡語紅鉛缳誅兼本降心下氣蛟龍失水金蕉葉痀偻硍硃克石龍額漏眼不藏絲絡絲蟲每日裡米糵彌扇密圖迷誘磨盤拗體搦筆怒氣沖沖徘徊輿咆勃迫戚牆闆輕秀讓渡賽詩會散吏三青蔓折辨獸瓦天錘天帝田扇町崖推遷脫獄翫賞無把臂無所顧憚獻言孝陵小竈[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