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假設連詞。假如,如果。 漢 王符 《潛夫論·夢列》:“借如使夢吉事而己意大喜樂,發於心精,則真吉矣。” 唐 元稹 《遣病》詩:“萬齡龜菌等,一死天地平。以此方我病,我病何足驚。借如今日死,亦足了一生。” 宋 王明清 《揮麈三錄》卷二:“﹝ 王禀 ﹞曰:‘……借如汝等輩流中有言降者,當如何?’羣卒舉刀曰:‘願以此戮之!’”
(2).即如,例如。 唐 劉知幾 《史通·品藻》:“爰及近代,史臣所書,求其乖失,亦往往而有。借如 陽瓚 效節邊城,捐軀死敵,當 有宋 之代,抑 劉 蔔 之徒歟?而 沉氏 竟不别加标榜,唯寄編於《索虜》篇内。” 宋 蘇洵 《幾策·審勢》:“雖然,政之弱非若勢弱之難治也。借如弱 周 之勢,必變易其諸侯而後彊可能也,天下之諸侯未易變易,此又非一日之故也。若夫弱政則用威而已矣,可以朝改而夕定也。” 宋 王谠 《唐語林·補遺三》:“ 王起 知舉,将入貢院,請 德裕 所欲。 德裕 曰:‘安問所欲?借如 盧肇 、 丁稜 、 姚頡 ,不可在去流内也。’”
“借如”是漢語中一個較為罕見的連詞,主要用于古典文獻及書面語體,其核心語義為“假設”“如果”。根據《漢語大詞典》記載,“借如”屬于假設連詞,用于引出某種假設性條件或前提,與“假使”“假如”構成同義關系。例如唐代白居易《贈友五首》中“借如今日死,亦足了一生”即表示對假設情境的推演。
從構詞法分析,“借”在此處為假借義,引申為“憑借某種條件”,“如”則為假設性關聯詞,二者結合強化了假設語氣。《古漢語虛詞詞典》指出,該詞在宋元以後逐漸被“假如”“假若”等替代,現代漢語中僅見于仿古語境或特定方言。北京大學語言學研究中心對《全唐詩》的統計顯示,“借如”在唐代詩文中的使用頻率約為0.03‰,印證了其作為非主流連詞的屬性。
與近義詞相比,“借如”在語用層面更強調“借助某種前提展開論述”的意味。清代學者段玉裁在《說文解字注》中特别說明:“借如之借,猶假也,謂托事以為言端”,揭示了其在邏輯推理中的起承作用。現代權威工具書如《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雖未單獨收錄該詞,但在“借”字條目下仍保留“借如”作為曆史用法的說明。
“借如”是一個古漢語詞彙,主要包含兩種含義,在不同語境中用法略有差異:
意為“假如”“如果”,用于提出假設條件。例如:
意為“即如”“例如”,用于引出具體事例。例如: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多見于古籍或仿古語境。其結構由“借”(假借、假設)和“如”(如同)複合而成,體現了古漢語詞彙的凝練性。如需進一步了解“借”的構詞規律,可參考《說文解字》對“借”的釋義()。
阿米巴痢疾按省碑榜悖牾寵位楚弓出警入跸翠樽刀抹大容典度點頭之交鼎食鐘鳴對得住讀奏風泵福為禍先膏粱纨褲公格爾山規建果桌和上冱結狐媚猿攀江堤嬌怯怯劫盜金井酒在口頭,事在心頭俊物空盤口藏筐筥勞動改造孷孖馬牙硝命門納善能源皮鞋油普天之下乾屍青瑣郎熱情奔放桑秧山癖時譽殊類思子蔓歲計貪玩塗潦挽輸毋必詳許弦外遺音校壘篠籬戲報子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