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蔡锷的意思、蔡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蔡锷的解釋

蔡锷(1882-1916) : 近代軍事家。字松坡,湖南邵陽人。師從梁啟超。曾留學日本士官學校。後任雲南新軍協統。武昌起義時,在昆明舉兵響應,任雲南軍政府都督。後被袁世凱調入北京,暗加監視。1915年與梁啟超策劃反袁,潛回雲南組織護國軍讨袁。袁世凱死後,任四川督軍兼省長。後因病赴日本就醫,不治逝世。有《蔡锷集》。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蔡锷(1882年12月18日-1916年11月8日),原名艮寅,字松坡,湖南邵陽人,是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和愛國主義者。以下是關于他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信息


二、生平經曆

  1. 早年求學
    自幼聰慧,12歲中秀才,15歲考入長沙時務學堂,師從梁啟超、譚嗣同,接受維新思想。後留學日本,先後就讀于東京大同高等學校、陸軍士官學校,學習現代軍事。

  2. 軍事與政治生涯

    • 雲南起義:1911年武昌起義後,蔡锷在昆明發動“重九起義”,推翻清朝在雲南的統治,任雲南軍政府都督。
    • 反袁護國:1915年袁世凱稱帝,蔡锷秘密離京返滇,組織護國軍讨袁,成為護國戰争的主要領導人。

三、主要貢獻

  1. 推翻清朝統治
    通過雲南重九起義,使雲南成為辛亥革命的重要響應省份。
  2. 維護共和政體
    護國戰争成功迫使袁世凱取消帝制,捍衛了民主共和制度。
  3. 軍事思想影響
    編撰《曾胡治兵語錄》,提出“軍民一體”等軍事理論,對近代中國軍事教育有深遠影響。

四、曆史評價

蔡锷被贊譽為“護國元勳”,梁啟超稱其“為四萬萬人争人格”。他兼具膽識與謀略,在政治和軍事上展現出卓越才能,但因英年早逝未能進一步施展抱負。其故居位于湖南邵陽蔡锷鄉,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蔡锷集》或權威曆史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蔡锷這個詞是指中國近代革命家蔡锷的名字。它的拆分部首是金刀,共有12個筆畫。蔡锷這個詞的來源是蔡姓加上锷這個姓氏名字。在繁體字中,蔡锷的寫法是蔡鋭。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并無特殊變化。例如,我們可以用蔡锷舉辦了一場精彩的演講來使用這個詞。蔡锷還可以組成其他詞如蔡锷主義、蔡锷思想等。沒有明确的近義詞和反義詞與蔡锷相關。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