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溝封的意思、溝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溝封的解釋

謂掘地為溝,堆土為封,以劃定邊界。《周禮·地官·大司徒》:“而辨其邦國都鄙之數,制其畿疆而溝封之。” 鄭玄 注:“溝,穿地為阻固也;封,起土界也。” 賈公彥 疏:“謂於疆界之上設溝,溝為封樹,以為阻固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溝封”是一個具有特定曆史背景的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與古代的土地劃分和疆界标識方式密切相關。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工具書和研究的詳細解釋:

  1. 本義與結構 “溝封”由“溝”和“封”兩個詞素構成:

    • 溝 (gōu): 本義指人工挖掘的水道或壕溝。在古代土地制度中,“溝”常指用于劃分土地界限或排灌的溝渠。
    • 封 (fēng): 本義指堆土植樹作為疆界标志。甲骨文、金文中的“封”字形象地描繪了在土堆上種植樹木的樣子,引申為疆界、封疆。
    • 結合義: “溝封”即指挖掘壕溝(溝)和堆土植樹(封)以劃分土地疆界的行為或由此形成的邊界标識系統。這是一種古代确立土地所有權和管轄範圍的物理方法。
  2. 曆史背景與應用 這種劃分土地的方式在中國古代,特别是周代及其前後時期非常普遍,是早期土地制度(如井田制)和分封制的重要組成部分:

    • 疆界劃分: “溝封”是确立諸侯國、卿大夫采邑、乃至個體農戶土地範圍的具體手段。挖溝形成隔離,堆土植樹則作為永久性的界标。
    • “封疆”的具體化: “溝封”是“封疆”概念的具體實施形式之一。“封疆”泛指疆界,而“溝封”則特指用挖溝堆土這種方式來建立疆界。
    • 制度體現: 《周禮·地官·大司徒》中記載的“制其畿疆而溝封之”,明确說明這是王畿或諸侯國疆域勘定後的标準程式。曆史學家楊寬在《西周史》中也指出,“封”即“起土界”,常與“溝”結合使用,是周代劃分土地疆界的主要方式。
  3. 引申與抽象意義 隨着時間推移,“溝封”的具體操作雖不常見,但其核心概念——劃定界限、确立範圍——被保留下來。在更抽象的語境中,它可以比喻為設定界限、區分領域的行為或狀态。

權威來源參考:

網絡擴展解釋

“溝封”是一個漢語詞語,具有以下兩層含義:

一、基本含義

  1. 字面解釋
    指古代通過掘地成溝、堆土為封的方式劃定疆界的行為。這一做法源自《周禮·地官·大司徒》,其中提到“制其畿疆而溝封之”,即通過挖溝和堆土标記領土邊界。

  2. 引申比喻
    現代用法中,可比喻事物發展受阻、無法順利進行的狀态,類似于“溝渠被封堵,水流不暢”的意象。


二、詳細解釋

  1. 曆史背景
    根據《周禮》記載,“溝封”是古代劃分邦國、都鄙(城市與鄉村)邊界的重要方法:

    • 溝:挖掘壕溝作為防禦或界限;
    • 封:堆土成堆或種植樹木以明确邊界。
      鄭玄注《周禮》時解釋為“溝為阻固,封為土界”,說明其兼具防禦與标識功能。
  2. 現代應用
    在當代語境中,該詞多用于形容計劃、溝通或行動遭遇障礙,例如:“項目因資金問題陷入溝封狀态”。


三、總結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周禮》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漢典)。

别人正在浏覽...

奧李八輔變速冰盤剝極不過如此長春傳答創啓打埃塵定甲東歐平原二郎煩纡膏油狗續貂尾館主歸望還筆豪忽花海箋布簡澀傑出幾權開果可望老漢冷水浴良種立身處世流丹六月飛霜馬克強台千金意企警晴暖卻冠缛組散從官上墳山瓶神樂釋軷視保司繩訟件所思俗字讨原天磬祧遷鐵床聽天由命銅籌童養媳婦讬志枉路洩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