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折倒的意思、折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折倒的解釋

(1).亦作“ 折到 ”。摧殘,折磨。 元 石德玉 《曲江池》第一折:“折倒的額顱破,便似間道皮腰線;折倒的胸脯瘦,便似減骨芭蕉扇。” 元 範居中 《金殿喜重重·秋思》套曲:“惱 劉郎 ,害 潘郎 ,折倒盡舊日豪放。”

(2). 南唐 李後主 好佛,大起佛寺,廣聚僧徒,日設供齋,食有未盡,次日再供,謂之折倒。事見 宋 陸遊 《南唐書·浮屠契丹高麗傳》。

(3).謂将東西全部取去。 清 王應奎 《柳南續筆》卷三:“俗語有物而盡取之,謂之折倒。”

(4).指折服。 清 王夫之 《讀四書大全說·論語·雍也篇三一》:“即‘何事於仁’三句中,而已折倒 子貢 不見實體不知實用之失。”

翻倒;推翻。 明 湯顯祖 《牡丹亭·硬拷》:“忒做作、前輩們性重,敢折倒你丈人峯?”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折倒是漢語中具有多重含義的動詞詞組,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和《漢語大詞典》的釋義,其核心含義可分為兩個層面:

一、物理層面的解釋 指物體因外力作用而彎曲、折斷或倒塌,常見于具體物象描述。例如《水浒傳》第七回"楊柳折倒梧桐傷"中的用法,描述樹木被強風摧折的自然現象。此義項在工程領域延伸為結構失穩造成的坍塌,《中國土木工程術語标準》将"折倒破壞"定義為建築構件受壓後的屈曲失效。

二、抽象層面的引申

  1. 比喻義:指精神或意志遭受重大打擊,如《紅樓夢》第九十回"被這話折倒,半晌說不出話來",形容心理防線的崩潰。這種用法常見于文學作品中的人物心理描寫。
  2. 古語特殊義:《金瓶梅詞話》第五十九回"被婦人折倒了幾番"保留了明代俗語中"折磨、虐待"的特殊用法,屬于曆史語境中的方言表達。該義項在當代普通話中已不常用。

需要說明的是,在《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中,"折"在"折倒"中統一規範為zhé音,避免與shé(折本)、zhē(折騰)等異讀混淆。

網絡擴展解釋

“折倒”是一個多義詞彙,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摧殘、折磨(讀音:shé dǎo) 指對人或事物的身心造成嚴重傷害。該義項在元代文學作品中常見,如:

    • 元·石德玉《曲江池》描寫“折倒的額顱破,便似間道皮腰線”;
    • 元·範居中《金殿喜重重·秋思》提到“折倒盡舊日豪放”。
  2. 佛教供齋習俗(讀音:shé dǎo) 指南唐李後主時期的佛教儀式,将未食用完的供齋次日繼續供奉(源自宋代陸遊《南唐書》記載)。

  3. 全部取去/賠光(讀音:shé dǎo) 清代《柳南續筆》記載“折倒”可表示将物品全部取走,如“折倒的胸脯瘦,便似減骨芭蕉扇”;明代《石點頭》中引申為錢財輸盡。

二、讀音辨析

三、用法演變 該詞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多出現在古典文學或曆史文獻中。需注意語境差異,例如:

建議結合具體文獻進一步考察其用法,可通過《漢典》《南唐書》等來源獲取更完整信息。

别人正在浏覽...

百羞鞭恥鞭笞辯女閟祠鄙況不遭時倡俳常日搐鼻彈緯刁風弄月方空縠放桃焚枯食淡黼蔀黻紀黻冕改良主義告密勾釘寒谷回春河邊皇華使借題發揮警鍊景重盡言疾日舅氏九鎖钜鹿抗詞老規矩略略斂翮淩淩陵陽流慆砻甓螺子黛履霜知冰芒昧盲人瞎馬盟詛面肥牛馬風飄蓬斷梗披毛索黡碁布星羅觞酒豆肉山呼海嘯深洞申挺守耐飼養酸酷鐵緊完地魏象戲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