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抗詞的意思、抗詞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抗詞的解釋

[speak bluntly;state outright] 直言

一人抗詞與辯。——清· 紀昀《閱微草堂筆記》

詳細解釋

直言陳說。亦指嚴厲正直的言辭。 唐 劉禹錫 《史公神道碑》:“爾父瀝款於賓筵,爾母抗詞於簾下,願絶姻以立効,其經始啟發出於爾心。” 宋 蘇轼 《賜新除司空同平章軍國事呂公著辭免恩命不許斷來章批答制》:“ 蜀 使抗詞,則 孫權 回顧,嘆 張昭 之不在。”《明史·黃得功傳》:“臣恐在廷諸臣,諂徇者多,抗顔者少,即明白識認,亦不敢抗詞取禍矣。” 清 周亮工 《書影》卷四:“當 萬曆 末年,抨擊七子者甚衆, 伯麐 守師説,抗詞抵拄。”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抗詞”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用言辭進行抵抗、反對或直言陳說。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二、深層含義

  1. 直言陳說
    指坦率、不加掩飾地表達觀點,常用于描述正直敢言的場景。例如古代臣子進谏時“抗辭慷慨”(引用自宋代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2. 嚴厲反駁
    強調以強有力的語言對抗他人觀點或行為,如辯論中據理力争或抗議不公。

  3. 拒絕與抵抗的延伸
    “抗”本身有拒絕、抵禦之意(如“抗議”“抗命”),因此“抗詞”也隱含通過言辭拒絕不合理要求或壓迫。


三、應用場景


四、相關詞彙

如需進一步了解“抗”的其他用法(如“抗衡”“抗稅”),可參考權威詞典如《漢典》或《新華字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抗詞的意思

《抗詞》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抵抗、反抗、對抗的意思。

拆分部首和筆畫

抗字的部首是手,總筆畫數為7。

來源

抗字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中,是由手部和亢部組成的象形字,表示上方的手強硬、高舉的樣子。

繁體

在繁體字中,抗字的寫法保持不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抗字的形态可能會有些許變化,但整體意義保持一緻。

例句

1. 他在生病期間始終抗擊疾病,堅強不屈。

2. 這個軍隊曾經曆許多戰争,始終堅持抗戰到底。

組詞

1. 抗議:表示為了表達不滿或反對而采取行動。

2. 抗争:表示為了追求權益或價值而進行的鬥争。

3. 抗衡:表示在力量、地位等方面與對方相媲美或具有一定競争力。

近義詞

1. 反抗:表示積極地對抗于某種權威或壓迫。

2. 掙紮:表示為了擺脫困境而奮力抵抗。

反義詞

1. 順從:表示順從、服從或聽從他人的意願。

2. 投降:表示接受對方的優勢,主動放棄抵抗。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