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折倒的意思、折倒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折倒的解释

(1).亦作“ 折到 ”。摧残,折磨。 元 石德玉 《曲江池》第一折:“折倒的额颅破,便似间道皮腰线;折倒的胸脯瘦,便似减骨芭蕉扇。” 元 范居中 《金殿喜重重·秋思》套曲:“恼 刘郎 ,害 潘郎 ,折倒尽旧日豪放。”

(2). 南唐 李后主 好佛,大起佛寺,广聚僧徒,日设供斋,食有未尽,次日再供,谓之折倒。事见 宋 陆游 《南唐书·浮屠契丹高丽传》。

(3).谓将东西全部取去。 清 王应奎 《柳南续笔》卷三:“俗语有物而尽取之,谓之折倒。”

(4).指折服。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论语·雍也篇三一》:“即‘何事於仁’三句中,而已折倒 子贡 不见实体不知实用之失。”

翻倒;推翻。 明 汤显祖 《牡丹亭·硬拷》:“忒做作、前辈们性重,敢折倒你丈人峯?”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折倒是汉语中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词组,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和《汉语大词典》的释义,其核心含义可分为两个层面:

一、物理层面的解释 指物体因外力作用而弯曲、折断或倒塌,常见于具体物象描述。例如《水浒传》第七回"杨柳折倒梧桐伤"中的用法,描述树木被强风摧折的自然现象。此义项在工程领域延伸为结构失稳造成的坍塌,《中国土木工程术语标准》将"折倒破坏"定义为建筑构件受压后的屈曲失效。

二、抽象层面的引申

  1. 比喻义:指精神或意志遭受重大打击,如《红楼梦》第九十回"被这话折倒,半晌说不出话来",形容心理防线的崩溃。这种用法常见于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心理描写。
  2. 古语特殊义:《金瓶梅词话》第五十九回"被妇人折倒了几番"保留了明代俗语中"折磨、虐待"的特殊用法,属于历史语境中的方言表达。该义项在当代普通话中已不常用。

需要说明的是,在《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中,"折"在"折倒"中统一规范为zhé音,避免与shé(折本)、zhē(折腾)等异读混淆。

网络扩展解释

“折倒”是一个多义词汇,其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1. 摧残、折磨(读音:shé dǎo) 指对人或事物的身心造成严重伤害。该义项在元代文学作品中常见,如:

    • 元·石德玉《曲江池》描写“折倒的额颅破,便似间道皮腰线”;
    • 元·范居中《金殿喜重重·秋思》提到“折倒尽旧日豪放”。
  2. 佛教供斋习俗(读音:shé dǎo) 指南唐李后主时期的佛教仪式,将未食用完的供斋次日继续供奉(源自宋代陆游《南唐书》记载)。

  3. 全部取去/赔光(读音:shé dǎo) 清代《柳南续笔》记载“折倒”可表示将物品全部取走,如“折倒的胸脯瘦,便似减骨芭蕉扇”;明代《石点头》中引申为钱财输尽。

二、读音辨析

三、用法演变 该词现代使用频率较低,多出现在古典文学或历史文献中。需注意语境差异,例如:

建议结合具体文献进一步考察其用法,可通过《汉典》《南唐书》等来源获取更完整信息。

别人正在浏览...

巴布亚人白鱓毕时博落炽昌翅果鉏鹤辍卷弹毫德本财末冬耕钝响反比例妨功害能芳桂番枣风日風煙负板袴贯一横事鹤阙回落虺皮简典节目祲氛景宿金赀集事军劳考识榼藤苦劳朗爽累及鍊丹连日带夜林扃漏逸论述轮转椅鸣泉派数叛夫朋附蒲社侵抄三品刍识微见远收挽水潦肃淡同轝纨袴子弟猥弱温房相假谢公笺吸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