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blind man on a blind horse——rushing headlong to disaster] 比喻亂沖亂闖,極端危險
我不能叫你盲人瞎馬地去亂闖!
見“ 盲人騎瞎馬 ”。
“盲人瞎馬”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該成語出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據記載,東晉時期,畫家顧恺之與桓玄、殷仲堪等人聚會時,以“危語”(形容危險情景)為戲。殷仲堪的參軍突然說:“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意指盲人騎着瞎馬,深夜走到深水池邊,處境極其危險。因殷仲堪本人一眼失明,聽後不悅,但此句因生動描繪險境而廣為流傳。
若需進一步了解典故細節或曆史背景,可參考《世說新語》原文及相關成語詞典。
《盲人瞎馬》是一個成語,常用來形容做事或處理事務草率粗心、沒有計劃、盲目行動的情況。
《盲人瞎馬》的拆分部首是目、馬,拆分後的筆畫是10畫。
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宋代文學家歐陽修的《新五代史·楊弁傳》中的一個故事。故事講述了楊弁在戰亂時期,冒險用瞎了一隻眼的馬和盲了一隻眼的人作為代替品,以欺騙賊黨,成功地将一群賊黨引進了陷阱。因此,“盲人瞎馬”這個成語就被創造出來形容盲目行動、草率從事的情況。
《盲人瞎馬》的繁體字為「盲人瞎馬」。
《盲人瞎馬》的古時候漢字寫法和現代基本一緻,沒有明顯的差異。
1. 他在工程上做事總是盲人瞎馬,很容易出錯。
2. 不要再盲人瞎馬地進行這個項目,需要事先做好計劃。
組詞:“盲目”、“盲從”、“瞎忙”、“瞎子”、“走馬看花”。
近義詞:“胡亂來”、“魯莽行動”。
反義詞:“謹慎行事”、“審慎處理”。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