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礲甓”。經過細磨的磚。俗稱水磨磚。《續資治通鑒·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自 天波門 并皇城至 乾元門 ,歷天街,東轉繚太廟,皆甃以礲甓,樹之芳木。”
“砻甓”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含義
指經過精細打磨的磚塊,俗稱“水磨磚”。“砻”本義為磨制工具,引申為精細加工;“甓”即磚。因此,“砻甓”特指通過砻磨工藝制成的表面光滑的磚塊。
字形與讀音
應用場景
在古代建築中,此類磚因質地細膩、表面平整,常用于鋪設地面或裝飾牆面,多見于講究工藝的園林、宅院等建築。
該詞在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多出現在古籍或特定曆史文獻中。如需進一步了解其工藝或實例,可參考古代建築類資料。
《砻甓》(lóng pí)是一個漢字詞語,它指的是古代取梁木内部的優質木料制作的石磨。它常被用來用來磨制糧食或豆腐等食物。
《砻甓》的拆分部首是“石”(shí),它的總筆畫數是22畫。
《砻甓》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列子·乘輿》一書中。它的繁體字是“磟壁”。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特别是繁體字的形态。古代寫作砻甓的字形中,有可能與現代寫法有一些細微的差别。
1. 我們村裡用砻甓把大米磨成米粉,特别好吃。
2. 奶奶用砻甓磨的豆腐,口感很細膩。
砻甓沒有很多常見的組詞,因為它本身是一個描述制作工具的詞語。但可以與其它詞彙組成短語或句子。
近義詞指的是意思相近,但用法可能有所不同的詞語。砻甓的近義詞有:石磨、研磨機、榨汁機。
反義詞指的是意思相對的詞語。砻甓的反義詞是:刀、刀石。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