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披毛索黡的意思、披毛索黡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披毛索黡的解釋

同“ 披毛求疵 ”。黶,黑痣。 晉 葛洪 《抱樸子·接疏》:“明者舉大略細,不忮不求,故能取威定功,成天平地,豈肯稱薪而爨,數粒乃炊,并瑕棄璧,披毛索黶哉!”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披毛索黡”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解釋如下:

字面與比喻義

出處與典故

該成語最早見于晉代葛洪的《抱樸子·接疏》:

“成天平地,豈肯稱薪而爨,數粒乃炊,并瑕棄璧,披毛索靥哉!”
此處通過否定瑣碎計較的行為,強調真正的智者不會拘泥于細節。

用法與語法

近義詞

注意事項

成語中的“黡”為生僻字(讀yǎn),部分文獻也寫作“黶”(異體字),但現代使用以“黡”為準。

網絡擴展解釋二

披毛索黡

披毛索黡是一個成語,是形容人的容貌丑陋、毛發稀疏的意思。

拆分部首和筆畫

披(拆分部首毛,總筆畫5畫) 毛 (拆分部首毛,總筆畫4畫),索 (拆分部首糸,總筆畫10畫) 黡 (拆分部首黍,總筆畫13畫)。

來源

《披毛索黡》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文學作品《莊子》中的一則寓言故事。故事中,一隻白鶴抱怨自己的羽毛稀疏而不美,所以找來一匹黑馬的尾巴毛想要披在身上。但是,黑馬的毛發粗糙,結果羽毛變得更糟糕。這個故事形象地表達了一個人越想改變自己的容貌,結果越變得丑陋。

繁體

披毛索黡的繁體字為「披毛索黪」。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中「白」字的部首有可能是「白」,「自」,或者「衣」。而「黡」在古代寫法中,可能為「黹」加上「黍」。

例句

他那披毛索黡的容貌讓人不忍直視。

組詞

披發、披頭散發、毛發稀疏。

近義詞

貌似潘安、鬼畫符、形容其貌不揚。

反義詞

容貌秀麗、美麗動人。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