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山中的房舍。《新唐書·李德裕傳》:“又按屬州非經祠者,毀千餘所,撤私邑山房千四百舍,寇無所廋蔽。” 宋 劉克莊 《木蘭花慢·又送鄭伯昌》詞:“更築就山房,躬耕谷口。”
(2).山中的寺宇。 唐 溫庭筠 《宿白蓋峰寺》詩:“山房霜氣晴,一宿遂平生。” 宋 蘇轼 《宿臨安淨土寺》詩:“明朝入山房,石鏡炯當路。”
(3).山中的書室。《宋史·李常傳》:“少讀書 廬山 白石僧舍 。既擢第,留所抄書九千卷,名舍曰 李氏山房 。” 清 陳衍 《元詩紀事·李孟》:“君辭歸,築山房,摘 李公 詩語為扁名。”
“山房”一詞的漢語解釋可概括為以下三方面,綜合了其在不同語境下的含義:
基本含義 指山中的房舍或建築,多用于描述自然環境中與世隔絕的居住場所。例如《新唐書》記載的“撤私邑山房千四百舍”,宋代劉克莊詞中提到的“更築就山房,躬耕谷口”。
具體分類
引申意義 作為成語使用時,可象征隱居生活或對甯靜的向往。如“山房”被解釋為“遠離喧嚣的居所”,常見于詩詞中對理想化生活狀态的描寫。
該詞在不同文獻中的使用,體現了中國古代文人對自然與人文結合的追求。若需具體古籍用例,可參考《新唐書》《宋史》及宋詞相關篇目。
《山房》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山中的房屋,即建在山中的房子。在古代文人士大夫中,山房常被用作隱居、讀書、寫作或者休閑的地方。
山房的主要部首是山(shān),它是一個象形文字,表達了山的形狀。
山房的總筆畫數為10畫,其中山部3畫,方部(在“房”字的右邊)7畫。
《山房》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唐代的文學作品中。唐代詩人杜牧的《秋夜将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一詩中有“自憐日暮愁,軒憂偃蹇羸。山房屐齒滿,水樹霰侵衣。”的描述。
山房的繁體字為「山房」,與簡體字形式相同。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與現代略有不同。古時候寫作「山房」的字形有所變化,主要是「山」字的形狀有所差異。有些古代文獻中使用的形式是「山⺏房」,其中「⺏」是山字的另一種形态。
1. 我的夢想是在山房裡寫作,享受甯靜的生活。
2. 這幢山房建在海拔2000米的山腳下,視野非常開闊。
組詞:山居、山莊、山寺、房屋、山舍
近義詞:山居、山舍、山莊
反義詞:平房、樓房、水房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