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戶部。古代官署名。 漢 置尚書,有民曹, 三國 魏 置度支, 吳 有戶部, 晉 有度支, 北周 有民部,皆主財用。 隋 初置度支, 開皇 三年改為民部, 唐 永徽 初,因避 太宗 李世民 諱,複改稱戶部。
“民部”是中國古代官署名,主要掌管財政事務,其定義和演變過程如下:
民部即戶部的前身,是古代中央行政機構中負責財政管理的部門,主管戶籍、稅收、國庫等事務。
如需更詳細的曆史沿革或職能案例,可參考《漢典》《搜狗百科》等來源。
《民部》是一個漢字詞彙,一般用于古代的文獻中,可以指代有關民衆事務的機構或部門。
《民部》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氏”和“阝”,它的總筆畫數為11。
《民部》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政府機構體系,其中包括各種部門來管理不同的事務。在這裡,“民”可以解釋為“民衆”或“國民”,而“部”則意味着“部門”或“機構”。
在繁體中,“民部”的字形為「民部」。
古代漢字的寫法有些不同于現代漢字。在古代,「部」的形狀常常為類似「廣」的方形,「民」的書寫方式也可能與現代不完全相同。
1. 古代中國的朝廷設立了《民部》來管理民間納稅事宜。
2. 在曆史文獻中,我們可以找到關于《民部》的許多記載。
相關的組詞有:民事、民意、部門、部長、民衆。
與《民部》相近義的詞彙包括:人事部、*********、人民部。
與《民部》相反義的詞彙包括:軍部、王室、貴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