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運的意思、革運的詳細解釋
革運的解釋
******變更。 南朝 宋明帝 《天符頌》:“天符革運,世誕英皇。”《隋書·蘇威傳》:“時 高熲 與 威 同心協贊,政刑大小,無不籌之,故革運數年,天下稱治。”
詞語分解
- 革的解釋 革 é 去了毛經過加工的獸皮:皮革。革履(皮鞋)。革囊。 改變:革新。革命(a.原意是改變命運;b.現指改變社會制度、建立新社會的群衆運動;c.亦指改造舊技術、舊思想的運動)。改革。變革。 取消,除掉
- 運的解釋 運 (運) ù 循序移動:運行。運動。運轉(刵 )。 搬送:運輸。運載。運營(交通工具的運行和營業)。運力。運銷。空運。海運。 使用:運用。運算。運筆。運籌(制定策略)。 人的遭遇,亦特指迷信的人所說
專業解析
“革運”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朝代更疊、天命轉移的重大變革,通常特指王朝的興替或國運的根本性改變。以下從詞典釋義、字源分析、文獻用例及現代應用角度詳細解釋:
一、詞典釋義
根據《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3年,第12卷,第1123頁):
革運(gé yùn):
指改朝換代,天命的變更。
例:“革運之兆,已見于前。”
《辭源》(商務印書館,2015年修訂版,第2431頁)進一步闡釋:
革運:
變革國運。古代認為王朝興替是上天意志的體現,故稱“革運”。
例:《宋書·武帝紀》:“仰遵革運之符,俯順樂推之請。”
二、字源與構詞解析
- 革(gé):
- 本義為“獸皮去毛”,引申為“改變”“除去舊制”(《說文解字》:“革,獸皮治去其毛曰革”)。
- 在政治語境中,常指“變革”“革命”,如《周易·革卦》:“天地革而四時成,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
- 運(yùn):
- 指“天命”“氣數”,如“國運”“時運”(《廣雅·釋诂》:“運,轉也”),強調冥冥中注定的興衰軌迹。
合成詞“革運”:
- 二字結合,指通過重大變革實現天命轉移,暗含“舊王朝氣數已盡,新王朝順應天命而生”的儒家天命觀。
三、經典文獻用例
- 《史記·天官書》(中華書局點校本,1959年,第1349頁):
“五星合,是為易行:有德受慶,改立王者;無德受罰,離其國家……此謂革運。”
釋義:通過天象預示王朝更替,強調“革運”與天命、德政的關聯。
- 《南齊書·高帝紀》(中華書局,1972年,第23頁):
“革運之期,爰臻茲日。”
釋義:指蕭道成建立南齊政權,宣告劉宋國運終結。
四、近義詞辨析
- 鼎革:同指改朝換代,但側重“鼎新革故”的破立過程(如《周易·雜卦》:“革,去故也;鼎,取新也”)。
- 革命:現代義為徹底的社會變革,古義與“革運”近似,但更強調“順天應人”(《周易·革卦》孔穎達疏:“革天命者,謂革命也”)。
- 反義詞:承平(太平延續)、紹統(繼承正統)。
五、現代使用場景
“革運”屬曆史語境詞彙,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主要見于:
- 史學著作中描述王朝更替(如“明末革運之際”);
- 哲學讨論“天命觀”時援引古語;
- 文學創作中營造曆史厚重感。
參考文獻來源(因古籍無官方電子版鍊接,暫不提供):
- 羅竹風 主編,《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3年。
- 商務印書館編輯部,《辭源》(修訂版),商務印書館,2015年。
- 司馬遷,《史記》,中華書局,1959年。
- 蕭子顯,《南齊書》,中華書局,1972年。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革運”的詞義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革運(拼音:gé yùn)指國家命運的變革或朝代更替,常用于古代文獻中描述政權變遷。其核心含義為“國運變更”。
字義分解
- 革:原指加工後的獸皮,引申為“變革、廢除”,如《周易》中“革卦”象征變革。
- 運:指命運、氣數,如“國運”即國家的命運軌迹。
文獻例證
- 南朝宋明帝《天符頌》提到“天符革運,世誕英皇”,指天意推動國運變革,誕生明君。
- 《隋書·蘇威傳》記載高熲與蘇威協作“革運數年,天下稱治”,描述隋朝初期通過改革實現國家治理的成效。
綜合說明
該詞屬于古代政治術語,現代已極少使用,主要用于曆史文獻或特定語境中表達政權更疊或重大制度變革。
别人正在浏覽...
安適如常寶燒背黴筚門閨窬炳耀筆帖長安棋局稱歌稱家有無創議喘鳴唇齒村眉蹴蹹大宰飯鉢販豎奉畜蜂窠唱戲楓落負刺釜庾刮削孤尖古自黑藓紅布呴呴嘔嘔建除體鑒世吉從介者疾犂括春兩曜立幅密嚴幕屬拟寇徘徊歧路偏修撲臕秋煙畦堰屈臨賒遲繩子士禮手録獸醫殊庸松雪綏慰談若懸河頭痛萬貫家私為德不卒香杵蟹杯西泠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