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三墳五典的意思、三墳五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三墳五典的解釋

傳說中的古書名。《文選·張衡<東京賦>》:“昔常恨三墳五典既泯,仰不睹 炎帝 帝魁 之美。” 薛綜 注:“三墳,三皇之書也;五典,五帝之書也。” 唐 張說 《齊黃門侍郎盧思道碑》:“三墳五典,公能讀之。” 羅惇曧 《文學源流》:“三墳五典,名存而已。”參見“ 三墳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三墳五典”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典籍統稱,具體含義可歸納如下:

一、基本定義

“三墳”指伏羲、神農、黃帝的著作,“五典”指少昊、颛顼、帝喾、堯、舜的書,合稱“三墳五典”,相傳為中華文明最早的古籍。

二、詞源與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左傳·昭公十二年》:“是能讀《三墳》《五典》《八索》《九丘》。”。東漢鄭玄注《左傳》時稱其為“三皇五帝之書”,《尚書序》則進一步解釋:“伏羲、神農、黃帝之書謂之《三墳》,言大道也;少昊、颛顼、高辛(帝喾)、唐(堯)、虞(舜)之書謂之《五典》。”。

三、具體内涵

  1. 三墳:内容與“大道”相關,可能涉及天地人三才的哲學體系(如《釋名·釋典藝》提到“論三才之分”),部分說法認為包括《黃帝内經》《伏羲卦經》《神農本草經》等。
  2. 五典:側重治國倫理規範,與五行、五方等二維認知體系相關。

四、曆史地位

作為先秦典籍的代表,“三墳五典”常與“八索九丘”并稱,象征上古文化傳承。但因年代久遠,原書已佚,具體内容無确切考據,後世多将其視為古代文獻的象征性統稱。

五、現代用法

現多用于成語中,泛指失傳的古老典籍或中華文明源頭文化,如“貫串百家諸子,沉酣五典三墳”(明代張景《飛丸記》)。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三墳五典:是什麼意思

“三墳五典”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在中國古代,人死後要按照規定進行的三次安葬和五次祭祀儀式。這些儀式非常重要,被視為尊敬祖先和表達對逝者思念的方式。

三墳五典:拆分部首和筆畫

“三墳五典”這個成語的拆分部首是“三”、“墳”和“典”。其中,“三”是數目,表示有三個;“墳”是表示埋葬的意思;而“典”表示規定或儀式。

按照筆畫拆分,“三墳五典”共有12畫,其中“三”有1畫,“墳”有7畫,“典”有4畫。

三墳五典:來源

“三墳五典”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殷商時期。在中國古代,人們非常注重對祖先的敬意和紀念,因此制定了這些安葬和祭祀的規定。這些規定後來被傳承下來,并形成了今天的成語“三墳五典”。

三墳五典:在繁體中文中的寫法

在繁體中文中,“三墳五典”這個成語的寫法與簡體中文相同,沒有變化。

三墳五典: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由于演變和發展的原因,可能與今天的寫法有所不同。然而,“三墳五典”這個成語的古代寫法已經很難考證,因為它的形成和流傳更多地發生在明清時期。

三墳五典:例句

1. 尊重祖先,恪守“三墳五典”是我們中國人的傳統。

2. 她每年都會回家掃墓,以遵守祖先的“三墳五典”。

3. 在中國古代文化中,人們認為進行“三墳五典”是人生的必然過程。

三墳五典: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五典、祭祀、安葬。

近義詞:典禮、儀式。

反義詞:不葬不祭。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