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馬蹏金 ”。1.鑄成馬蹄形的黃金。《漢書·武帝紀》“今更黃金為麟趾,褭蹏以協瑞焉” 唐 顔師古 注:“ 武帝 欲表祥瑞,故普改鑄為麟足馬蹏之形以易舊法耳。今人往往於地中得馬蹏金,金甚精好,而製巧妙。” 唐 康骈 《劇談錄·袁相雪換金縣令》:“ 李汧公 鎮 鳳翔 ,有屬邑編甿,因耨田得馬蹏金一甕。”《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九:“ 寄華 使用了些馬蹄金,作為贄禮。”《英烈傳》第四十回:“第一位是 漢文帝 ,喜施馬蹄金一萬。”
(2).荔枝的一個品種。 清 陳鼎 《荔枝譜·四川》:“馬蹄金産 叙州府 山中,上大下小,如馬足,皮如金色,味甚佳,核小肉厚,為 叙郡 冠。”
“馬蹄金”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曆史背景
馬蹄金是西漢時期鑄造的黃金貨币,因形似馬蹄而得名。漢武帝為彰顯祥瑞(如白麟、天馬等吉兆),于太始二年(公元前95年)下令将黃金改鑄為馬蹄形,稱“麟趾褭蹏金”。其重量約250克(漢代一斤),主要用于帝王賞賜、祭祀或大宗交易。
形制與用途
外形為橢圓形底面,中空内凹,質地精良,表面光亮。唐代文獻記載,民間偶有發現馬蹄金,被視為珍貴之物。
提示:若需了解具體領域(如曆史、植物學)的更多細節,可參考上述來源網頁。
馬蹄金,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字組成。以下是對馬蹄金的詳細解釋。
馬蹄金指的是馬蹄上的金屬飾物,通常是指馬蹄鐵。馬匹穿上馬蹄金後可以增強蹄部的保護和耐磨能力,同時在行走時會發出清脆的聲音。
馬蹄金的部首是馬(馬)、金(钅),馬蹄金總共有12個筆畫。
馬蹄金這個詞最早來源于唐代。馬匹在遠古時代就開始将金屬飾物綁在馬蹄上,用來保護馬蹄并增加馬匹的辨識度。
馬蹄金的繁體寫法為「馬蹄金」。
馬蹄金的古代漢字寫法為「馬蹄金」。
1. 農夫為他的工作馬裝上了金光閃閃的馬蹄金。
2. 在古代,馬蹄金是精美的藝術品,用來展示貴族的身份。
3. 她聽到了遠處傳來的馬蹄金聲,意識到有人正在接近。
馬鞍、蹄鐵、金屬、金光閃閃。
蹄鐵、馬蹄鐵。
裸露蹄部、無防護。
【别人正在浏覽】